文/阮霞
觀人先看眼,賞畫先看臉。暫且忽略畫面中的她,因為她無法告訴你,她的生活是否幸福,有過多少喜怒哀樂?然而,畫家杜璞卻能將這幅作品的創作態度,甚至畫中的她所表現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傳遞給大家。畫面中,這雙凝望的眼神,有畫家杜璞深深的感慨與無盡的憐愛……
誠然,生活并非如人所愿,美好的事物往往會遭到違抗。2011年正月,這幅作品遇到嚴重的破壞,令杜璞心痛不已!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的靈魂之作;每一幅畫,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面對這幅受傷的畫,杜璞的心猶如幽潭般深郁,一種力量在他心中燃燒……
與其讓這幅作品在沉默中消亡,不如讓她再次重生!杜璞用松節油等媒介擦拭她眼前的“灰霧”、衣上的“傷痕”……一筆筆的矯正過程中,亦是他為這幅畫和自己重新作了一次洗禮。他的心,由痛楚轉向喜悅,慢慢地,激情在他胸中燃燒。是的,她又重生了!他為她洗凈了“前世”的悲傷,為她的眼神增添了堅定的信念。透過她的眼神,可以看到一束希望之光,更能感受到她水一般的性格。

藝術家都懂得如何發揮極致,而杜璞更懂得如何創造奇跡!在這個人人對《周易》研究的時代,杜璞用他世故的畫筆,修復了一幅“前世今生”的完美畫面,講述了一段與情愛無關,卻與親情有關的感人故事。那是他對作品的愛,他對畫面的情!他視每幅肖像人物都有血肉之軀,他為每幅作品注入溫度,如憐惜家人般的疼愛,給予人物暖暖的親情。情,可以讓一切死灰復燃;愛,可以將扭曲的事物變得更完美!在《再生之美》中,除那些深淺不一的筆觸,還有杜璞流動著的血脈!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借用《牡丹亭》中湯顯祖大師的一小段詩作為本文的結束語,卻不僅僅是為了結束,相信杜璞的藝術之光會永不磨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