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 書法作品
書畫造詣精深
舊時梨園藝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成名之后,又多有書畫詩文的傳統。在“四大名旦”中,最擅長繪畫的就要算是梅蘭芳了。梅蘭芳除了精于京劇表演,還擅長繪畫、書法,人物、花卉、山水,無所不涉,是一位多面手。他早年花卉師從王夢白,人物畫師從陳師曾、姚茫父。以后又受齊白石的影響,加上其自身藝術修養也非常深厚,繪畫成就突出,尤以仕女、佛像、達摩最拿手,其作品清麗秀雅、神形兼備。
梅蘭芳的書法功底,主要來自于傳統的“帖學”,以行、楷為主。風格娟秀華美,中鋒行筆,得規中距、干凈利落。字型瘦長,十分精神,有如先生在舞臺上的表演,亭亭玉立,含蓄且到位,意境深遠。
梅蘭芳的琴師許蘭沅有一次贈給老舍一把梅先生畫的扇子。許先生說這把扇子有著非同一般的經歷,很有紀念意義。原來,梅先生演《晴雯撕扇》時,必在上臺之前,親筆精心畫一張扇面,裝上扇骨,帶到臺上去表演,然后當場撕掉。演一次,畫一次,撕一次,成了規律。許先生后來索性等戲散了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撿回來,請裱畫師想辦法粘好。送給老舍的那把就是這么撿回來的。
收藏博采眾長
梅蘭芳自己所說:“我好結交、善看書、愛繪畫及收集文物的習性,也可說是祖傳給我的天資。”他的收藏始于戲畫,藏品中最豐富、最有藝術價值的亦屬戲畫。其中,以存留至今的晚清沈蓉圃繪《同光十三絕》。
他受贈或珍藏的名家書畫多達百余幅,日寇侵華期間,梅蘭芳蓄須明志,堅拒演出,靠變賣家產和鬻畫度日,表現了自己的民族氣節。日本投降后,梅蘭芳立即重登舞臺。1946年,吳湖帆為他畫了一幅《梅蘭》并題《蕙蘭芳引》詞一首。張大千也于該畫左上角題《浣溪沙》一首:“試粉梅梢有月知,蘭風清露灑幽姿,江南長憶好春時。珍重清歌珠簇落,定場聲里動芳菲,丹青椽筆妙新詞。”兩位丹青妙手用清詞麗語寫盡了梅蘭芳一生的際遇與才情。
在梅蘭芳的收藏中,還有一些小古董、小珍寶。如收藏的馬少宣畫的鼻煙壺,畫面有譚鑫培的《定軍山》、《賣馬》等。梅蘭芳自年輕時就喜好收藏古劇本、珍本線裝書及碑帖等,他的藏品包括一些貴重的劇本孤本和梅蘭芳祖父梅巧玲在宮中受賞的殿本。據不完全統計,梅蘭芳的藏品包含了劇本、戲單、照片、圖書、書畫、期刊、信件、剪報、郵票、火花、紀念品等,約有4.1萬余件,反映了一代藝術宗師梅蘭芳一生喜愛收藏的生活軌跡。
拍賣屢創佳績
從目前的拍賣市場來看,署名“梅蘭芳”的繪畫作品,成交價格參差不齊。這主要是因為,由于梅蘭芳名氣太響,使得贗品充斥市場,但只要是來源可靠的繪畫作品,往往就能拍出天價,像梅蘭芳在1947年創作的《松壽圖》立軸,在今年的春拍中,估價35000至50000元,成交價則達到了39.2萬元。這件作品由收藏大家張伯駒、書畫大家溥佺、陳半丁、秦仲文等題邊跋,陳半丁題簽,無疑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作品的真實性。
“淘金“梅蘭芳作品的另外一大訣竅,就是投資與京劇名家一起合作的繪畫,特別是“四大名旦”一起創作的,更格外有意義。在今年春拍中,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和尚小云于1938年合作的一把折扇,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最終以17.92萬元成交。該折扇一面是梅蘭芳繪“朱衣羅漢”、“梅花水仙”,荀慧生繪“蘆汀野鶩”、“墨梅”;另外一面則是程硯秋繪“秋菊”、“松下靜坐”,尚小云繪“寒江夜釣”、“古木紅葉”,合成八景,別有韻致,清雅秀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