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孫 晶
今日看點
□什么人在消費奢侈品?他們買什么奢侈品?他們如何消費奢侈品?
□在香港買奢侈品更便宜,他們為什么愿意在廣州花錢?
富人的消費總是吸引人們的眼球。在廣州目前最頂級的商圈———環市東商圈,年未歲首的20天內連續上演了兩場有錢人的消費盛會:一個創下一晚費1.5億元VIP消費其中3500萬元奢侈品消費的驚人數字;另一個出現廣州豪客兩小時花掉上百萬元購買奢侈品的場面。
羊城晚報記者從這兩場新年答謝VIP活動的舉辦方———廣州友誼和麗柏廣場獲悉,2010年廣州市場奢侈品的年銷售額呈現25%以上的增長,遠高于百貨業其他消費品的增長速度,而且奢侈品的消費群也在不斷擴大。
廣州的有錢人是如何消費奢侈品?記者在連日的調查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市場
經濟危機陰影下的另類火爆:
廣州一個店一天賣了1.5億元
“2010年,國際經濟還陷入危機之中,國內物價又不斷飛漲。我們本來預計商場的銷售最多有15%-20%的增長就很不錯,哪知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銷售一路飄紅,最終拉動整年的銷售增長高達25%以上。”廣州目前最頂級的商場麗柏廣場董事總經理GELVAN ONG一臉驚訝地說出報表上的數字。
與麗柏同樣擁有不少奢侈品的“廣州友誼”副總經理江國源談起去年的銷售也是笑逐顏開,“這幾年奢侈品的消費都保持了很高的增長態勢。以廣州友誼2010年奢侈品的銷售同比增長28.6%左右,超過百貨類商品的平均增幅。”他告訴記者,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以廣州友誼的名表、化妝品、工藝精品、一線品牌服飾、進口珠寶為代表的奢侈品,同比增幅超過35%,其中,卡地亞、伯爵等名珠寶首飾,蕭邦、勞力士、歐米茄、帝舵等名表以及進口化妝品牌La mer、Chanel等都取得絕佳的銷售業績。最讓江國源難忘的是上月25日廣州友誼在環市東店做的一年一度答謝VIP的全場優惠促銷活動:“當天環市東店就銷售了1.5億元,破了歷史紀錄,其中奢侈品的消費高達3500萬元以上。
“那天,我們的銷售額達到160萬元。”卡地亞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門店銷售業績是華南最好的一家。”
個案
VIP專場一人豪擲百萬元
上月17日,麗柏廣場舉辦專門為VIP封場兩小時的優惠活動中,一位廣州豪客拿著自己消費后換得的上百張兌獎券前往麗柏廣場服務處兌獎。據現場兌獎的工作人員粗略核算,按照消費5000元換一張兌獎券計算,這位客人至少花掉了上百萬元購買奢侈品。
買名牌包半小時花了10萬多元
同晚,來自三水的一對夫婦在不到半小時內也花掉了10萬多元購買名牌包和鞋。“如果不是她老公趕著回去開會,她還會再買些衣服。”與那位女士一同前來掃貨的LINDA告訴記者。
LINDA的老公是一家醫藥公司的老板,她的柜子里光是LV包包已經有20多個。“我就喜歡限量版的東西,這樣背出來才能與眾不同。最近,我迷上了Hermès的包,售價12萬元的一款還要提前訂貨。
130多萬元賣出一個皮包
“我們剛賣掉一個130多萬元的鑲鉆BIRKIN包,是鱷魚皮制作的。” Hermès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店里還有一款147萬元的包,已經有VIP顧客訂下。“這些貴價包只銷售給VIP顧客,不放在柜臺展示。”
而一位Hermès的追逐者告訴記者,Hermès有一長串的等候名單,因為每只包都是師傅們手工制作的,一個皮包的完成時間為3個月,所以,通常在訂購后,要幾個月才能取到貨。
專門收藏世界名表
在廣州友誼的江詩丹頓柜臺,有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有一位特別喜歡收藏名表的VIP,“他叫我們一有新款的表到就要通知他,他一來看表,只要喜歡,從不問價錢就買下來。他自己說已收藏了二十七八塊名貴手表,從幾十萬一塊到幾百萬元一塊,他只喜歡買世界十大名牌手表”。
揭秘
廣州奢侈品消費增長兩大原因
其實,由于人民幣升值,到香港買這類奢侈品可以省下20%左右的錢。為什么這些豪客還是愿意在廣州花錢?
“真的把買奢侈品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的人就不會在乎這點差價,另外一類人就是特別急著買東西送禮的人。”LINDA告訴記者。
而GELVAN ONG表示,由于看到內地市場的不斷擴大,奢侈品商也在動腦筋盡量減少香港的價格優勢,比如在廣州的部分奢侈品品牌的款式就比香港還要新,而且有的款式是內地獨有的。
這也許是近年來廣州的奢侈品消費群不斷增長的原因之一。
五位豪客一年至少花掉2500萬元
據友誼的數據顯示,其VIP客戶每年都有兩位數的增長,而VIP客戶對于商場銷售貢獻率也超過60%,在麗柏這個數字更是達到70%。因此,對于VIP客戶的維護和挑選也成為高端商家的必修課。
如廣州友誼公司規定,鉆石VIP有效期內消費積分累計達15萬分以上才可申請此卡;麗柏VIP必須一次性消費滿2.5萬元或者一個月累積消費5萬元才夠資格。“我們去年的前五名VIP的消費至少達到每人500萬元。” GELVAN ONG透露,這個數字近兩年增長得很快,2005年時,前五名的VIP的消費額最低為100萬元。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廣州富人越來越追逐奢侈品的消費。
中國奢侈品消費怪圈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速正在大幅下滑,香奈爾集團因此裁員200人,占員工數1/10;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品牌Christian Lacroix申請破產保護;英國奢侈陶瓷公司 Waterford Wedgwood申請破產保護,美國私人投資公司KPS收購其全球部分資產,包括香港子公司。而在中國,奢侈品消費為什么卻逆市而上?
資深奢侈品高級管理人士GELVAN ONG分析認為,一方面國人對于奢侈品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近年來一直高速發展,已經培育出一批富人。胡潤“2009富豪消費價格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內地的頂尖奢侈品消費群體中,資產在1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有82.5萬人,身價過億的則有5.1萬人。“這些人對于奢侈品的消費正在不斷壯大,而并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廣州商業資深人士、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認為,奢侈品的消費主體目前在中國主要有兩類人,一是隨著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一族,他們30年來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特別是在1980年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富二代,他們往往在頂級奢侈品的消費上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另一類則是追求時尚的白領和金領,他們用于奢侈品的消費比例往往占個人總收入中相當高的比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