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求鑒:眼看著就要過年了,25日清晨,筆者剛起床便接到一位孫先生打進的電話,說他十多年來收藏了許多上好陶瓷器及一些青銅器皿,其中一件漢代青銅鈴鐺來得很有意思,若不忙的話過來看看。一聽鈴鐺,筆者來勁了,這不是自己兒時的記憶嗎?于是答應他半個小時后前往。
持寶人:孫延金
收藏主項:陶瓷器、青銅
藏品名稱:漢代帶紋飾青銅鈴鐺
藏家感言:收藏就是人生的一種信仰,在你開悟的那天,也就是你從門外漢轉向內行的時候,你堅持了、思考了,沉下心來從哲學高度來進行你的收藏事業,這說明你快成專家了,這是一種智性的選擇。
鑒寶專家:龍建雄(文物鑒藏家)
專家點評:鈴鐺屬于銅制物品,發源于英國,中國的銅鈴與小巧玲瓏的鈴鐺有很大關系,鈴鐺是圣誕節時常用的裝飾品。鈴是用金屬制成的響器,形似鐘但比鐘小,有兩種。一種體內垂一小銅舌或金屬丸,搖動發聲,如我國民族樂隊中使用的馬鈴;另一種無舌,用單簽敲擊或兩鈴相碰發音,亦名“碰鈴”“星”,如大部分的風鈴。此外有電鈴、車鈴等,形式不一。鐺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
藏家孫延金收藏的這件鈴鐺,通高5.2厘米,寬5.3厘米,為青銅質,呈扁圓喇叭形口,帶系,器身一圈中央帶有精美篆書文字,線條流暢,簡潔,極富張力。該鈴鐺整體品相完好如初,銹色純正、自然,鈴內頂部有一橫梁,梁上懸有鈴舌,使用時手捏外壁的扁鋬晃動鈴身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從上述細部特征我們不難推斷出該器為漢代青銅鈴鐺中的精品,極具史料收藏價值。
藏品來歷:藏家孫延金是湖北武漢人,聰明、好學、充滿著智慧,年輕時就出來闖蕩社會,后又下海經商。近十年又狂熱地迷戀上各類陶瓷器、青銅器皿的收藏與研究,在先生剛入住的新房,筆者見到他的部分藏品。在他偌大的博古架上,一件帶文字的青銅鈴鐺,吸引著筆者的目光,征得主人同意,筆者拿在手上把玩一番,倍感親切。問及來歷,孫先生直夸我好眼力。說這東西雖然經濟價值不高,卻很有學術研究價值,值得玩味。
孫先生坦言,5年前一個偶然機會,他結識了關中老鄉胡先生,兩人一見如故。胡先生大婚,特別邀請孫先生光臨,在城市生活大半輩子的他,對農村的許多習俗和方言充滿著好奇。在去胡先生家的途中,孫先生看見不遠處的山溝里有三個小朋友在玩耍,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手里拿著一個鈴鐺一樣的東西在搖擺,上面帶銅銹。直覺告訴他這像是個老玩意,他便走上前詢問。拿鈴鐺的男孩說他也不知道是啥東西,只知道好玩,這是他剛才在前面那個荒坡上撿來的。孫先生拿起器物一看,激動不已,這不是人們常說的銅鈴鐺嗎?還是青銅的。他用手掂了掂,手感極好,是件老東西!他忙掏出300元說,一人一百,拿去買好吃的去,這個東西就歸我了成不成?孩子們喜出望外,拿著錢高興地回家了。朋友婚禮結束后,孫先生告訴胡先生今天的收獲,胡先生夸他運氣真好,說一看就是上了年頭的好東西,好事,吉祥。后來,經一專家鑒定為漢代官宦人家陪葬祭祀的禮器,極有收藏價值。孫先生說這件青銅鈴鐺是他所有青銅器皿中來得最便宜的,但在他心中是最好的重器之一,他會好好珍藏,世代傳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