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羅漢6條屏(古畫作者:腳云大師)
“禪意”作為美學范疇,是對禪學精神審美藝術表現的一種概括。它以“不離不染”和“妙悟”為其精神本質,以易簡疏淡而不拘形色、瑩徹玲瓏而寓意深遠和富于機趣之美為文體特征。所謂“禪意畫”有“畫禪”之說,是透過畫面的平淡蕭散來悟出禪機意境,讓人視而能思,思后能悟。
■藏家 對懷舊的東西很著迷
阿星,又名阿興,廣東江門人。經常去小洲村的朋友都不陌生,他是登瀛館的老板,經常組織一些低碳、環保的活動,比如放河燈、定向越野、D IY私房菜等。登瀛館也成了小資、文藝青年們的聚集地,這里經常有免費的電影、音樂會、攝影展,店里長期雇傭一些很“萌”又很有文藝范的學生妹。而老板阿星不但做得一手好菜和一手好咖啡,還身兼“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雙重身份,他組織參與小洲汶川賑災義賣、廣州民謠音樂會、藝術名家作品邀請展,以及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傳統文化展覽活動,致力于保護、發展廣東本土及小洲特色文化的社會公益慈善活動。
記者在采訪時也有幸吃到他親手煮的雞蛋面,味道那叫一個“贊”。阿星雖然是一個年輕的潮人,但對懷舊的東西很著迷,他在小洲村的家中隨處可見的是那些很有歷史感的竹椅子、木箱子,他收藏的寶貝以禪意畫和唐卡為主,這種與眾不同的愛好,帶給他無比豐富的精神生活。在阿星的心目中,“禪意畫”很有意境,也常令他樂在其中。
■藏典
當阿星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對公仔書、畫冊之類東西很感興趣,常常是愛不釋手。上高中了,知識面的增加讓他已不單單滿足于普通的畫冊。他常常流連于一些舊書攤隨意翻看和購買舊畫冊,先從現代畫家齊白石開始,接著對清初水墨畫家八大山人、石濤的畫冊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來,他又很幸運地發現大量存留在日本的宋代畫家梁楷的作品。大學的時候,他經常到國內旅游。當他到達四川成都旅行時,發現了一些四川藝人臨摹的八大、清初四僧作品,價格比較實惠,于是又趕快收藏了不少的作品,作為旅行紀念。
與“禪意畫”畫家一見如故
剛開始的時候,阿星收藏的畫冊中就有一部分是“禪意畫”。但是阿星對它們了解并不深,所以當時還算不上是醉心收藏。真正醉心收藏,還得從認識了畫家何繼開始的。幾年前,阿星經常到大學城附近的小洲村拜訪朋友。偶然間,阿星在與一個朋友交流中得知,在小洲村有位禪意畫家叫何繼。他擅長寫意人物,尤其畫濟公畫得活靈活現,連其畫家本人個性也和濟公差不多。阿星知道后很有興趣,于是與朋友一同拜訪何繼。
阿星等人一進何繼的工作室,就看到了他畫的羅漢畫像,當時的感覺可以用“驚艷”來形容。后來與何繼交談中,得知他也是先喜歡白石老人、八大山人,后來開始進行禪畫研究,兩個人相談甚歡。阿星不但從中了解到禪的起源與發展歷史,還對“禪意畫”表達的精神及無所拘束的禪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從那時開始,他特別醉心于“禪意畫”,并將畫冊分門別類,十八羅漢與大寫意濟公等“禪意畫”都成為他的收藏對象。
輾轉拍賣會搜羅大師作品
禪意畫的創作者大致分為兩種人群,一種是畫家、文化名人,一種是佛家弟子。而佛家弟子創作的禪意畫更接近國學精髓,意境也更為深遠,阿星也一直想收藏一些由佛家弟子創作的禪意畫。他曾經在1996年在丹霞山別傳寺參加過一次禪宗法會作品展,當時對腳云大師的作品印象特別深刻。當時腳云大師的繪畫形式和精神世界的出世方向被很多禪門高僧重視,再加上畫家本人早年已入佛門,修持禪宗在詩書畫印已取得成績。其率真的性情與民國詩僧蘇曼殊有點相似,而他的作品一直在畫壇獨樹一幟,沒有對畫院、學府等涉及太多,社會名氣也沒有多少。但又有藏家認為,腳云大師在繪畫方面已經具備齊白石的功力。阿星當時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四處搜羅,終于在一個小型慈善拍賣會上與腳云大師的作品不期而遇,他毫不猶豫地舉牌競標,最終以3800元抱得名畫歸,而現在這幅作品已經飆升到3萬至5萬的價格區間。
結緣著塵大師也是在深圳的一次慈善拍賣會上,此畫家出身貧民,又自學成才,兩次上北京卻被富貴圈冷遇,但他的作品在當時畫壇備受爭議。阿星無意中得到他的真跡,后來一直追尋他的作品,終于在一位學佛的居士手中又尋到他的其他好作品。他的作品都不大,但很雅致,幾只小小的茶壺,一幅簡單的扇面,或濃墨重彩,或寥寥幾筆,勾勒出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賞畫時心情倍感舒暢
阿星在小洲村的家里也布置得古香古色,他收藏的“禪意畫”大多放在一口大木箱子里,其中大多是活佛、濟公及十八羅漢等畫像。這些“禪意畫”的意境多種多樣,有的屬于寫意范疇,畫面顯露著一種質樸和簡約,于真摯的情感中傳達著一種超然和悠然自得的情態。有的則是工筆禪意畫線條很明朗,畫面充溢著一種端莊的神情和嚴謹的態度。而阿星最喜歡的還是出家人的“禪意畫”,他們的作品線條疏朗,言有盡而意無窮。在炎熱的夏日,阿星經常將幾幅“禪意畫”掛于院子中,他則坐在椅子上細心欣常,體會一種苦中作樂的心境。看著一幅幅清雅的禪意畫不僅讓他心生清涼,而且心情也倍感舒暢。
■藏經
阿星通過十幾年對禪意畫的收藏,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鑒賞心得。
◎首先是作品的個人趣味。因為禪意畫是文人畫家對自己生活點滴的一種提煉,他們將自己的生活感觸及原創作思想通過水墨丹青表現在紙上,大部分都是一些抽象的藝術。需要思而有悟的哲理精神,這是禪意畫有別于其他畫的最大特點。
◎ 作者的人生軌跡。通常禪意畫的作者都會與佛教沾邊,佛教講求悟境,書畫作者的人生定有波折。所謂成大賢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關注他們的生評事跡也是一種人生體悟。
◎畫作的構圖與線條。構圖方面可看出一個畫家的胸襟、畫家的境界、畫家對世界的看法與人生哲學,與眾不同的構圖也就暗示著畫家的另一種視野。線條方面需要干凈有力,但蘊含靈動的變化。所費筆墨不多,幾無點染,唯見線條,這些都是線條的講究方法。構圖見畫家的胸襟氣度,線條則見畫家的力量與才華。
◎ 書畫的裝裱。主要以方便攜帶的卷軸裝裱,以及需要安裝玻璃鏡框的鏡片裝裱為主。我個人為了多收書畫作品,基本上是收藏卷軸和沒有任何裝裱的宣紙畫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