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落槌的翰海秋拍中,徐悲鴻《巴人汲水圖》1.71億元天價拍賣成交。
回顧2010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國書畫在各大拍賣行天價頻出。例如,中國嘉德春拍絹本 《愛痕湖》為張大千1968年所作,以1.008億元成交;北京保利春拍清代錢維城國畫手卷《雁蕩圖》,成交價1.2992億元;春拍美國回流的龐萊臣舊藏元代王蒙 《秋山蕭寺圖》,以1.3664億元成交;黃庭堅的書法《砥柱銘》,以4.368億元的總價成交;李可染《長征》1.075億元成交;明代陳栝長卷《情韻墨花圖》最終以1.12億元總價成交;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手卷,以3.08億元成交;宋代《漢宮秋圖》手卷,以1.68億元成交;八大山人的《竹石鴛鴦》以1.848億元成交。
目前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活躍,主要是由于三個方面,第一就是藝術品價值的回歸,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不可復制的,它的稀缺性和藝術性保證了它的價值。就拿拍賣價格過億的這些書畫藝術品為例,《砥柱銘》以4.368億元的總價成交,作者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被稱為宋四家。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高價位成交。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夫人學書法,后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采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圣”。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手卷雖為唐宋仿品,但是如果沒有這類仿品,就看不到真跡精髓的影子,這將給文物流傳和歷史傳承帶來巨大的損失與遺憾。盡管藝術品收藏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但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藝術品投資如今在通脹預期中地位凸顯,價值也在理性回歸。
第二是社會重視文化藝術的表現。中國書畫天價頻出、新紀錄頻繁地被刷新,有人認為是投機成分過重造成。其實不然,目前藝術品市場存在投資、保值心理,投資中國古畫應該是藏家、投資者理性選擇的結果。因為這部分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遺跡。因此在眾多收藏品中它的價格也是最保值的。收藏家與投資者的行為更多地體現了當今社會的文化藝術潮流,把已“西化”目光再一次聚集在了中國本土的藝術品中。 第三是藝術品是投資的避風港。房地產、股票、藝術品被稱為三大投資市場。當下房地產投資受到限制,房產稅的相繼出臺;股票投資風險的增加,上下波動較大;所以藝術品保值增值的功能被空前發揮出來。現今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全透明的報價,每件藝術品都有相類似的參考價。藝術品有其文物價值、藝術價值、投資價值和觀賞價值。藝術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只要是真的藝術品就值得投資,并且其投資收益是三大投資之最。
當中國書畫藝術品進入不斷上漲之時,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就在這樣的一個熱錢涌動的市場里,始終能夠聽到理智的見地,看到成熟的思考,這是拍賣市場健康發展的體征。中國書畫破億元的紀錄不斷誕生,2010年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已進入了一個“億元時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