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蓮的日日夜夜
寶藏網:陳嵐你好,非常感謝你能接受寶藏網的訪問,首先祝你新年快樂,并預祝你1月8日恒廬美術館的個展成功,能不能先給大家介紹下這個展覽的基本情況?
陳嵐:謝謝,好的,恒廬的展覽名為“蓮中禪境”,時間是1月8號到12號,是我2011油畫作品巡展的第一展。這次拿出來30多幅作品,基本是2010年的創作,以大畫為主。接下去,1月15號還將在杭州索菲特兩岸咖啡將舉辦“蓮香巴比倫”主題展,然后1月28日,在杭州大野畫廊舉辦“蓮醉迷迭香”主題展,年后還要在北京798舉辦畫展。這樣子就是一個持續的展覽了。
寶藏網:“蓮”是你多年來持續創作的一個主題,有評論家甚至稱你為“中國現代畫蓮第一人”,你為什么這么愛畫蓮花?
陳嵐:說不出來,有可能前世我在西域或者印度的一個寺廟長大,今世在西湖的蓮塘邊長大,就是感覺有緣。“睡蓮”我畫了七、八年了,它是我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寫過一篇短文叫《蓮中禪境》,這次展覽也是用的這個名字,我為什么這么喜歡蓮,在那篇文章中都有介紹。生活中,我畫蓮,愛蓮,畫了那么多個日日夜夜;反過來,蓮對我也有很多啟發,包括人生的哲理,人的奮斗目標,都會有啟發。蓮,出淤泥而不染,靜臥素水,半浮面上,非常自律,不張揚,但是迎著朝陽的時候,它又非常絢麗,燦爛。
畫蓮這么久了,已經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好像蓮就是我自己,我化身為蓮了。如果你仔細看我的睡蓮,發現它們會莫名其妙飛上天空,有時候在海上漂浮,有時候在云中漫游,有時候又在空中飛舞。蓮貫穿在我所有的主題當中,在所有的主題中都會看到蓮的影子,都有蓮的精神在里面。
寶藏網:除了“蓮”,你還有哪些主題創作?它們是怎樣孕育而生的?
陳嵐:近兩年我的創作主題有六個:睡蓮、迷迭、圣山、紫色漫步、家園、青花。
“紫色漫步”是2010年6月創作的一批,畫的是法國普羅旺斯。人到了普羅旺斯之后,看著滿眼的薰衣草,感覺整個人都是紫的了,很美,這個地方我明年還要去一次。我看到紫的就特別喜歡,這種喜歡無法用語言來表述,就很想畫。在普羅旺斯的那些日子,無論白天、晚上,都感覺身邊彌漫著那種紫色,所以我會畫出這些作品。當一個人有感觸的時候,會對色彩有特別的偏好,我就想畫紫的,就畫了一組紫的。
“迷迭”是一種花香,我把它從薰衣草延伸到各種各樣的花香,有櫻花、桃花、蘆葦花、向日葵等等,我把這些年到各地采風的感受融合在了一起,整個人深深陷入到迷迭香中了,是這種感覺。去年我在上海索美畫廊的個展,主題就是“迷迭”。
“圣山”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主題,雪山的神秘、圣潔,一直以來我都很向往。前幾年有一次去云南麗江,到了那里之后,看了玉龍雪山,覺得好激動,后來又陸續跑過了絲綢之路,也去西北部,每一次走進高原,看到雪山的一剎那,就會莫名的感動,不由自主地撲倒在地,眼淚就嘩嘩嘩的往下流。圣山比睡蓮更加神秘,更加圣潔,更加高大。
寶藏網:蓮荷是中國畫一個常見的題材,一般都以清淡素雅的形式來呈現,你的蓮花很不一樣,顏色艷麗,線條飛舞,情感濃烈,仿佛有一種田園的音樂律動穿行其中,你在創作中是怎樣考慮的?
陳嵐:我對色彩有特別的偏好,很敏感,特別喜歡顏色。這種紫的、紅的、藍的,都會特別喜歡,喜歡得說不出來的那種。我是個中國人,又是在江南長大,中國傳統文化對我來說有根深蒂固的影響,淡雅的睡蓮我也喜歡,但是我下筆之后,就喜歡用濃烈的色彩,這可能跟我出去跑的地方也有關系。我去很多國家采風,印度是特別深刻的一次體驗。到了印度以后,空中彌漫著咖喱味,腳踩牛糞,然后滿眼全是色彩。印度人的膚色是很濃重的,深咖啡色,再配上五彩的紗麗,很壓得住,非常好看。印度不管是少女,還是主婦,她們對色彩都有一種天生的審美能力,周末她們都會到寺廟去,所有的人都盛裝出席,穿著紗麗,身上戴滿了首飾,走在路上叮叮當當的,我就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寶藏網:這么多年畫蓮下來,你的作品有哪些變化?
陳嵐: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有變化,但我自己可能感覺不到,唯一感覺到的是我的技法嫻熟了。我畫畫是用刮刀的,刮刀這個東西不是很聽話,刀鋒比較硬,不像毛筆可以有粗細剛柔,比較難掌控,但這么多年下來,我對刮刀的掌控已經比較嫻熟了,無論是平面的、勾線的、需要堆的,我都是刮刀來畫。用刮刀畫,感覺更強烈,更立體。一筆下去,會有很多顏色,造型就出來了,這是刮刀的優勢和特點。然后就是把我的人生閱歷、閱讀積累融進作品里面去。西湖博覽會我每年都會去參展,展了有七、八年了,新朋友老朋友都會去看,每一年他們都會說,你的作品又有變化了,我自己沒感覺,旁觀者清,他們看得真真切切。
寶藏網:未來你的創作會往那個方向走呢?
陳嵐:應該是做減法,會越來越簡練、概括,可能會越來越抽象。
一切都是為了“喜歡”二字
寶藏網:你是一個職業畫家,而且是個女畫家,能把畫畫這件事堅持下來應該相當不易。這么多年來,你是如何面對壓力和挑戰的?
陳嵐:走上職業畫家這條路,對于我來說是挺幸運的。我真正開始畫油畫是2002年,那一年我從中國美院油畫系畢業,然后就跟美國的普林斯頓藝術院簽約,一簽就簽了五年。那時候我一心只要畫畫,畫起畫來,不覺得苦,不覺得累,一到畫室里就想畫,所以這么多年,一直都有作品呈現出來,也經常把作品拿出去展覽。
以前就是喜歡畫畫,沒有什么沉淀,后來經歷多了,畫畫一定要多跑,多積累,多看。我給自己的定位是:走走,看看,畫畫。我需要走,要踏遍萬水千山,我需要看,要看無數的書,我看的書很雜。看到眼里,記在心里,然后轉化成一種畫畫的語言,在畫面中表現出來。我在廣州辦畫展的時候,有一位女觀眾來看畫展,她是幼兒園的老師,看到我的作品后,一個人躲在一邊哭,一邊流淚一邊說,我的作品打動了她。我想,文如其人,畫亦如此。看一張畫可以到畫家的本人,這個雖然是無形的,但是觀者能感受到,你某些地方能打動她,深入她的心里。
寶藏網:你的家人都支持你畫畫嗎?
陳嵐:我的父母和所有的親戚,對我都是百分之百的支持,所以在家里我什么事都不用管,早上起來洗洗刷刷就跑畫室來了。每天畫十幾個小時。畫畫的時候氣不能斷,一斷好難過,越畫越進入狀態。
寶藏網:給我們講講你是怎么開始學畫的?
陳嵐:其實我畫畫還是有淵源的,10歲就開始畫了。我奶奶家姓陸,是陸游的嫡親后代,爺爺喜歡畫畫,書法也寫得很好,我記得小時候回老家,看見廂房里掛的都是字畫,還清楚地記得他畫了一張《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拿了一把傘,背后是一大片綠色的山野,那張畫印象很深。到我父親那一代,沒有一個人來畫畫,我爸爸雖然很喜歡文學藝術,但被保送到南航,到西北造飛機去了,他是喜歡藝術的,所以把他的愛好轉移到我身上,所以從小家里就訂有很多書畫雜志可以翻閱。到了我這代算是隔代遺傳吧,覺得任重而道遠,有一種真正的使命感,最初是一種很原始的想法,就是想畫畫,也沒想其他的,現在慢慢慢慢進入這個狀態之后,總想不斷努力,繼續往前。我覺得任何事,是要你努力,肯定能走出來。
寶藏網:2011年到了,新的一年你有哪些計劃?
陳嵐:一般來說,春天我都會跑出去,采風,寫生,到下半年都以展覽為主。今年可能要推遲一些,杭州這邊展覽開幕式完了以后,第二天就去景德鎮,我想把蓮畫在陶瓷上,燒出來;年后的三、四月份可能要在北京做一個畫展,去年年底我在北京建了一個工作室;然后,四、五月份計劃去歐洲,還想去福建、青海;八、九月份想去西藏。旅行會很忙,所以我一回到家,就把所有事情丟在一邊,畫畫。像這段時間我是發瘋一樣的在畫畫,已經有將近3個月了,創作欲望特別強,靈感是厚積薄發,積累了之后噴發而出。每年外出旅行和其他事情5-6個月,畫畫5-6個月,時間一半對一半。
寶藏網:你的生活這么忙碌,是不是作為職業畫家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
陳嵐:是啊,如果我不努力,就無法生存下去。正是因為自己給自己壓力,所以每天在畫,也沒有什么節假日,我完全投入在里面,就是為了“喜歡”這兩個字,壓力也是一個動力,會希望自己的作品,拿出去一次比一次好,又上一個臺階,被大家都認可,那就很喜悅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