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寒汀《花鳥》(八幀)

陸抑非《秋圃野趣》

唐云《花鳥蟲魚冊》
文/朱浩云
民國時期,海上畫壇就涌現出不少繪畫高手,其中有四位花鳥畫家個性鮮明、爭奇斗艷,被人們稱為“海上四大花旦”,這四人就是享譽海上的唐云、江寒汀、張大壯、陸抑非。
唐云(1910~1993年) 是浙江杭州人。19歲開始任杭州馮氏女子中學國畫教師,并與畫家潘天壽等結社,從事繪畫藝術活動。移居上海后在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他是一位早熟畫家,30多歲就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灘享有盛名。1949年后,曾參與籌建上海中國畫院,生前曾任上海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唐云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但民國時期未見有潤格。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海外拍賣市場亮相,但價格不高。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唐云的佳作頻頻在拍賣市場上展露。如1993年他的《山色悠然》和《清連魚樂》成扇在首屆朵云軒拍賣會上分別以5 萬元和2.4萬元成交,這個價格在當時不低。以后,他的作品價格穩步攀升,1996年巨幅《松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以27.5萬元拍出。1997年朵云軒拍賣會又推出唐云巨幅力作《山花爛漫》,以19.8萬元成交。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他的作品價格有較大回落。近幾年,其作品價格又有很大反彈, 2004年后更出現了大幅飚升,例如《愛晚亭》只有4平尺,在榮寶獲價82.5萬元。2005年巨幅《紅梅》被上海工美拍至148.5萬元;《花鳥四屏》在長城拍賣會上拍至231萬元。2006年《春園鴿影圖》在上海崇源獲價243萬元。目前唐云作品的市場價位在海上四大花旦中屬于最高的,但相比同檔次的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等畫家,他的作品價位又偏低。此外,市場上唐云的贗品很多,有的仿品幾可亂真,投資者需謹慎從事。
江寒汀(1903~1963年) 是江蘇常熟人。自幼喜愛繪畫,16歲從同里陶松溪習畫花鳥。曾以優異成績考入常熟開智高等學校。后任教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49年后,任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江寒汀的弟子眾多,且多有成就,可謂桃李滿天下。
江寒汀28歲時就以賣畫為生,其作品很早在市場上出售。由于他的畫鳥堪稱一絕,銷路不錯。20世紀90年代大陸藝術品拍賣興起后,其作品開始進入拍賣行,但價格不高。1993年,朵云軒首屆拍賣會曾推出其精心之作《芭蕉雪羽圖》,畫上兩只潔白的鸚鵡格外生動,惹人喜愛,但最后只以2.2萬元成交。以后,江寒汀的作品屢屢在各大拍賣行亮相,精品價格大幅攀升。1998年他的《竹雀圖》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以7.92萬元成交。但從江寒汀作品的市場總體表現看,價格明顯偏低。2000年青蓮閣曾推出江寒汀的代表作《百花百鳥圖100開冊》(尺寸各27×34厘米),此作采用工寫結合手法,描繪各類花卉和益鳥。他筆下的花,百花齊放、爭奇斗艷;他筆下的鳥,千姿百態、生動可愛。該圖冊估價20萬~30萬元,曾于1995年上海人美出版社出版,并有白蕉、謝稚柳、陸儼少、唐云題跋,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珍品,最后這件拍品以33萬元落槌,物有所值。時隔一年,該件作品又被中國嘉德拍至41萬元。2002年他的力作《鷹擊圖》被朵云軒拍至10萬元,2005年這件作品再次被上海天衡拍賣公司推出,成交價高達103.4萬元,3年翻了10倍。目前江寒汀的作品價格比唐云略低,后市尚有一定潛力。
張大壯(1903~1980年) 是浙江杭州人。自幼喜愛丹青,花卉受業于山陰李漢清,山水見習于杭州汪洛年。16歲進商務印書館任美工,19歲時已露頭角。后為大收藏家龐萊臣賞識,聘入其“虛齋”管理書畫,遂得以飽覽宋、元、明、清諸家真跡,心摹手追,畫藝大進。據說龐萊臣家藏有惲南田精繪的24開冊頁,后來缺遺一幅《櫻桃》,張大壯模擬一幀補缺,后連最有眼光的老鑒賞家也辨別不出,足見其功力之深。20世紀40年代,他的花鳥畫在畫壇上已享有較高的聲譽,與唐云、江寒汀、陸抑非齊名。新中國成立后,張大壯為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畫師。50年代后專攻蔬果、鱗介,他反復進行實物寫生,蔬菜、魚蝦、瓜果、貝類無不涉及,信手拈來,妙趣橫生,淋漓盡致。
可能受聘于龐萊臣,幫其整理書畫的緣故。民國時未見張大壯賣畫,90年代藝術拍賣興起后,張大壯的作品開始進入拍賣市場,但價格不高。記得1993年朵云軒首屆拍賣會上曾推出張大壯早年精心之作《玉樹文禽圖》,該幅作品采用工寫結合的手法刻畫了孔雀的高貴,經過競拍,僅以2.2萬元成交。2001年上海敬華再次拍賣《玉樹文禽圖》時,估價也就2萬多,竟然流標。2002年他的《鮮蝦滿簍圖》和《茂林流泉圖》分別被上海崇源也只拍至2.86萬元,價格明顯偏低。近幾年,隨著字畫行情的大幅上揚,張大壯的作品價格呈現了一定上升,2004年其《尋秋》成扇在朵云軒獲價14.3萬元;2005年其《鮮魚圖》成扇在朵云軒獲價22萬元,同年西泠印社推出他的《風雨蒲塘圖屏》,被拍至28.6萬元。這些佳績顯示了張大壯作品升值的強勁勢頭。不過,總體看,其作品價格在“四大花旦”中屬于最低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張大壯作品大多為小品。不過,藏界對張大壯的作品頗為看好,后市有望繼續走強。
陸抑非(1908~1997年) 是江蘇常熟人。早年在故里先后師從李西山、陳迦庵學習花鳥。1930年隨父母到上海謀生。1935年創辦“飛聲國畫函授學校”。1937年入“梅景書屋”,成為吳湖帆弟子。1946年受聘于外籍人士,以英語教授花鳥畫課程。1949年后,陸抑非為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畫師。1959年受潘天壽之聘,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培養了大量美術人才。
陸抑非民國時就刊登潤例,當時價格一般。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其作品開始進入海外拍賣市場。由于名頭不大,且作品絕大多數是花鳥類題材,故價格普遍不高,每幅作品的價位數千至萬元,代表作或精品略高點。如他的《花鳥圖》四屏條在1997年的朵云軒拍賣會上以3.52萬元成交。《花卉錦雞》1997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以6.38萬元成交。2001年其《鵝群》和《白頭到老》被上海敬華分別拍至4.84萬元和2.31萬元。2002年《柳溪春濃圖》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7.24萬港元成交;同年他的一幅不到1平方尺的團扇被上海拍賣行拍至2.2萬元。2004年隨著字畫價位大幅上揚,陸抑非的作品價格呈現較大升幅,成交價達20萬元以上的作品大幅增加。2005年他的《富春雙禽》和《孔雀牡丹》在上海工美拍賣會上分別以50.6萬元和100.1萬元成交。從其作品的價格走勢看,有走強的跡象。據悉,浙江的不少藏家對陸抑非的作品尤為青睞,只要作品精,他們就肯出高價收購。目前其畫價格與江寒汀不相上下,投資者可密切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