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見證這一刻——16日下午3時,臺灣財團法人廣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百里先生受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委托,與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浙江富春江畔的富陽市舉行“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備忘錄簽署儀式。副省長鄭繼偉與臺灣相關部門代表出席簽署儀式。
備忘錄中雙方達成一致,浙江省博物館愿意先將館藏文物《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送到臺灣,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聯合展出。雙方擬定于2011年6月1日至9月25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為推動雙向交流,臺北故宮博物院愿意在適當的時候,促成所藏文物《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到大陸聯合展出。
《富春山居圖》問世已有660多年,分成兩段亦有360年,分藏海峽兩岸也逾60年了。在浙臺兩地文博界的共同努力下,《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即將成為現實。
“今天是個嶄新的起點,標志著《富春山居圖》的圓合正式進入操作階段。”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激動地表示,“浙江是《富春山居圖》的誕生地,浙江方面對前后兩段畫作的早日合璧期待已久。”早在十余年前,浙江省就開始謀劃兩岸《富春山居圖》的圓合。但浙江始終希望收藏于臺灣的另一半《富春山居圖》也能到大陸來展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交流。2010年初,溫家寶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表達了兩岸《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合璧的愿望后,進一步激發了兩岸同胞祈盼名畫合璧的熱情。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訪問臺灣,表示浙江愿意為《富春山居圖》合展走出第一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即就《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事宜展開全方位、實質性的商談。雙方本著友好合作的態度,取得眾多共識,最終形成合展備忘錄。“為合璧呈現《富春山居圖》之全貌并體現黃公望畫作風格對后世的影響,我方將向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3件展品。除了《剩山圖》,另外兩件分別為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圖軸》和奚岡《仿黃公望富春筆意圖軸》。”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介紹。
簽署儀式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看得出,她的心情非常好。
“《富春山居圖》確實是名品中的名品。中國藝術史上,像《富春山居圖》這種有傳奇色彩的文物不多,所以它會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周功鑫說,“兩圖合璧展出,絕對是一件不一樣的藝術盛事,我和大家一樣滿懷期待。我很興奮。”
兩岸文物界互動,特別是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交流與合作,是周功鑫上任后頗為引人注目的一個努力方向。2009年2月14日,周功鑫帶團率先前往北京,這是60余年兩岸博物館界最高規格的首次正式接觸。那次大陸之行周功鑫也參觀了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迅速回訪臺北,兩岸互動開始升溫。
“當時,我們和北京、上海達成9項共識。北京故宮還同意以借展方式借出37件藏品給臺灣,參與‘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當時,有人說我們是帶了一份大禮回臺灣。今天這樁喜事,應該是又一件大禮吧!”
面對先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臺灣的同胞渴望看到合璧的《富春山居圖》,大陸的同胞同樣翹首以待。當記者問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何時來杭州與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合璧時,周功鑫回答說,根據臺灣方面現行規定,現階段臺灣文物到大陸展出還存在困難。
“兩岸同胞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人。兩岸同胞有資格、也有權利共享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楊建新對此感慨道,“相信兩岸的中國人一定有智慧來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衷心期待故鄉人民也能一睹《富春山居圖》合璧全貌的那一天早日到來,那時,我們再傾聽它訴說600多年來悲歡離合的故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