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荷花蜻蜓圖》

齊白石書畫珍品
近幾年來國內(nèi)興起收藏書畫熱,人們把有無收藏和收藏富劣看成是雄據(jù)財富和文化內(nèi)涵的尺度。藝術(shù)品拍賣行投世人所好,把作品大量推出,據(jù)統(tǒng)計,1995年秋季在北京的翰海、榮寶、嘉德三家拍賣公司將推出齊白石書畫200余件,其中嘉德還推出香港楊永德收藏的165件齊白石作品專場,更是構(gòu)成新聞熱點。可是齊白石假畫很多,白石老人健在時就刻了一枚《我畫遍行天下偽造居多》的圖章。因此收藏齊白石書畫一定要謹(jǐn)慎從事。根據(jù)人們對辨識齊白石書畫真?zhèn)渭记傻臒崆嘘P(guān)注,在此擷取一些鑒定趣聞供初涉收藏者參考。
鑒別齊白石書畫最重要的是看畫的本身,白石老人的藝術(shù)造詣精深,他的筆墨已達到出神人化,能運用極簡練的筆墨,巧妙地畫出鳥語花香和昆蟲、鳥魯、人物的神情動態(tài),偽造者只能造其“形”不能造其“神”。所以說整個畫的風(fēng)格和筆墨是分辨真?zhèn)蔚年P(guān)鍵,只要掌握住白石老人的藝術(shù)語言,就會達到“有眼者識真?zhèn)?rdquo;的高度境界。
一幅畫作的題字和圖章也是鑒別真?zhèn)蔚闹匾糠帧念}字上看可以看出字里行間是不是一氣呵成,是不是中鋒行筆,氣勢如何,有經(jīng)驗懂書法的人一望便可知是不是白石老人的風(fēng)格。圖章是否仿作,可用印譜比照,用照像制版?zhèn)卧祀m不容易識別,但可請懂圖章的人辨識,鋅章和石章打在紙上的味道到底是不同的。白石老人家藏的一幅《菊花圖》,其畫幅雖僅34X137cm,但卻有80字長題:“去年九月分離時,小院菊花兒比瘦;今夜去年兒去時,淚珠濕透衣衫袖。癸亥十一月初一日夜,乃我孫子移子不幸周年時日,我哭之,因畫菊花并題:世世家藏以為紀(jì)念。齊璜自石山翁時居京華鴨子廟側(cè)。”泱泱灑灑一氣呵成,其真乃開門見山之作,偽造者怎敢企及。特別是鈐有《老齊》、《白石翁》、《木居士》、《借山館藏》四方圖章更是無懈可擊,可以說此幅畫作是鑒別齊白石書畫的重要資料。
白石老人畫的墨蟹腿飽滿而表面扁平,偽作往往是滾圓的。白石老人手下的墨蟹動勢是橫行的,偽作常是蜘蛛似的向前爬行,失去蟹的特性。齊白石畫的草蟲兩根敏銳的觸須有如一觸即發(fā)的感覺、特別是工筆草蟲有筋有骨,有皮有肉,氣韻十足十分耐看。例如畫蜻蜒見《荷花蜻蜒成扇》對四個翅膀的描寫,先著力寫出兩個翅膀的主筋,用筆有去有來,瘦硬秀挺,使人一望而知這是翅膀的鋼筋鐵骨,其余大部分網(wǎng)狀紋,則是隨著翅膀的筋節(jié),一筆一畫地描寫,又勻停,又潤澤,有透明感,生動活潑,仿造者的手法再高超,也不可能達到如此的境界。
白石老人對偽造他的假畫深惡痛絕。為了“打假防偽”,他一生中都在煞費苦心,不時冥想出一些奇招相對。我們把老人這種奇招集萃起來,也不失為真?zhèn)伪孀R的訣竅。如在落款上,白石老人從87歲開始,自己悄悄地把“石”字下邊的“口”寫成圓圈狀,延續(xù)到92歲,直到被造假者發(fā)現(xiàn),才又把“口”字恢復(fù)成方形。在書法方面,白石老人40歲到50歲之間醉心于金冬心的漆書,寫得亦相當(dāng)形神俱似,所以漆書也是我們在識別白石老人這幾多年跨度的書法和書作的論據(jù)。白石老人在75歲(丁丑)時相信相士之言,圖吉避晦,自增兩歲為77歲,如落款中有76歲的寫法則為造假者的疏忽。齊白石38歲時(1900年)新蓋一書房“借山吟館”,42歲時因王湘綺師邀眾門生倡作聯(lián)句,眾門生未能應(yīng)對白石自慚,遂將“借山吟館”的“吟”字去掉,1904年后畫作就不再出現(xiàn)“借山吟館”或“借山吟館藏”印章。
在圖章上,老人為了防偽奇招迭出,先是刻了一枚《齊白石》鋼印打在畫作上,后發(fā)現(xiàn)有人偷蓋鋼印后,又用手指按押,(見《荷花蜻蜒成扇》扇面左下方鈐《齊白石》鋼印一方,畫面荷葉上有畫家指紋印跡。)特別是老人對自己家需要珍藏的得意之作,先把印章蘸上印泥蓋在畫作上,然后再把朱砂粉撒在打好的圖章上,原蓋的圖章頓時就凸起,《菊花圖》上四枚印章就是用此法制作的。老人此招從不外傳,時至今日尚未發(fā)現(xiàn)他人偽作。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