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石屏
大理石屏風上面有著擋不住的文化風情,理石屏收藏日漸紅火,已成為收藏界的一大看點。在北京前不久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推出插屏兩架,一為趙之謙親鐫石銘,石屏秋山淡遠,采色微黃,闌珊秋意盡現于石屏之上。其二為楊沂孫所制,篆書刻石名,以魏書筆意落款,石屏景色,春山聳翠,湘煙氤氳,當天欲雨,有捫之若濕之感。這樣的理石屏精品,引起藏家普遍關注。
“點蒼山里石,畫繪皆天生。乃不日天生,翻云人畫成。子昂與子久,二難何可并。房山力淳厚,倪迂多逸情。既謝縑楮質,豈許丹青爭。春谷霞彩暖,夏嶺烏云橫。秋村有黃葉,冬雪曉未晴。設色尚非異,神韻入妙精。筆跡不可求,渾脫疑且驚。我縱各題品,未是揚其名。此物自不朽,造化詩無聲。”這首五言詩,為清代學者阮元詠其所藏大理石屏之作。大理石屏是古今文人特別喜愛的一種屏風。理石屏多為插屏和掛屏,屏心嵌有天然大理石片,石片的圖案自然是十分美麗而淳樸的。這種得自天工而深具藝術境界的“作品”,往往引人想象豐富,令人回味無窮。其似有似無的形象、亦實亦虛的畫境,正顯示其品位之高雅,這也正是古今文人最為激賞和心儀之處。
大理石是一種變質巖,是由較純的石灰巖重結晶變質而成,碳酸鈣含量通常在95%以上。它本色呈白色,由于富含有色礦物質,在各種合力作用下呈紋層、條帶、團塊排列,往往構成美觀綺麗的花紋和變幻莫測的圖像,好像天上和世間的人物、動物、神仙或景物,令人不可思議。因其產于云南大理點蒼山,故名大理石或點蒼石。
早在唐代,大理石的觀賞價值已為人所知。唐相李德裕素愛醒酒石,曾作詩贊曰:“蘊玉抱清暉,閑庭日瀟灑。塊然天地間,自是孤生者。”并將其刻于石表。據考證,這醒酒石就是他在大理收集的大理石。明清兩代,大理石的賞玩價值真正被發掘出來了。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見到該石之美紋后,大為贊嘆:“造物之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清代學者阮元總制滇黔時,專程到點蒼山觀看大理石,稱其為“天然石畫”,非筆墨所能造成,且極力揄揚,并加品題,著為《石畫記》等。林則徐看到大理石,也發出“欲盡廢宋元之畫”的感慨。
大理石底色有白、灰、雜色三種,以潔白如雪者為上。花紋則有黑(水墨花)、綠(春花)、褐黃(秋花)、灰、紅赭色,以水墨花為最佳,春花次之,常見者為秋花石。圖案中,自然山水最為多見。勝景名山,風云變幻,非親歷其境者不能領略。這樣的“天然藝術”,為繪畫與攝影所不能及。偶一觀之,亦令人生發無限美感、無窮雅趣。這種濃縮天籟意象者,自然被行家視為上品。
大理石通常被切磨成石屏以供清賞,除供制作插屏、掛屏外,還用于鑲嵌桌椅床榻等硬木家具,也可制成各種器玩工藝品和建筑材料。品玩者常按石面之景象予以品名,題于石上。作為觀賞和收藏的大理石屏,一般以質地細膩、色澤鮮明、紋理成景、形體平整、年代久遠為佳品。
近年來,隨著人們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收藏熱情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對大理石產生了興趣,美輪美奐的新老理石屏也成為收藏品的一個重要門類。天津著名收藏家張傳倫先生多年傾心搜求和研究老理石屏,收獲頗豐。天津著名收藏家、收藏理論家章用秀先生一向熱衷于理石屏收藏,著有《天然石畫——大理石的鑒賞與收藏》一書,書中不僅包羅著有關理石屏的豐富知識,而且多有作者收藏、鑒定理石屏的實際體會和獨到見解,是理石屏收藏愛好者可資學習和借鑒的重要教材和參考書。
理石屏(片)的交易行情,明代已有確切記載。崇禎年間(1628—1644),徐霞客到大理,見有觀賞性大理石的銷售市場,遂以“百錢市一小方”,珍藏于身。民國年間,錢士青在《游滇紀事》中說:“大理石為云南特產,或制成掛屏八幅,上等者約二三十元,次等者十余元;或制作插屏一方,上等者約值七八十元,下等者亦須十余元。分別大理石之優劣,以天然之色,而磨工又平整,以手拂之無凹凸之處,即為上品;如著顏色而又不平整,即為下品。或制作花盆,如系完全之大理石雕出者,即為上品,價值較貴,其次以六方鑲成者,而價值較廉耳。”
現今,老大理石屏在古玩市場十分看好。新理石屏的價格高低則主要由圖案決定。圖案成景并特殊的,售價就高。好的理石片要有象形性,比如名山名水、名人形象、動物形象等。其價位與圖案一般的石片相比,往往相差不止一位兩位數。天津收藏家苑文林喜歡收藏圖案奇特的新理石屏,多次舉辦理石屏收藏展,為普及理石屏知識做出了貢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