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秀儀與齊白石合影
劉金輝
一生傳奇的郭秀儀女士,在其辭世多年以后,有關(guān)她的人生斑斕故事依舊為社會所關(guān)注。
在孫煒先生撰寫的《清風見蘭——郭秀儀的藝術(shù)生涯》一書中,詳細介紹了郭秀儀的繪畫實踐和收藏過程。孫煒說,郭秀儀的藝術(shù)收藏活動始于1946年抗戰(zhàn)勝利之后,她的丈夫黃琪翔先生是國民黨上將,著名的抗戰(zhàn)名將。1946年,他們夫婦在香港購買了著名油畫家李鐵夫先生的靜物作品《果與魚》,應該是早期的收藏。
實際上,郭秀儀夫婦最著名的收藏是齊白石晚年的作品,其數(shù)量之大,從目前來看,當屬第一家。孫煒說,他們收藏的齊白石作品至少有三百幅,其中,代表了齊白石山水畫最高成就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以及巨幅《和平鴿》等著名作品。
1951年初,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引薦下,郭秀儀向齊白石拜師學畫,成為齊白石的入室弟子,齊白石對郭秀儀的繪畫天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拜師后,郭秀儀每周至少去老師家一次,學習繪畫。齊白石不僅在郭秀儀作品上題詞,還經(jīng)常贈送給她自己的作品。
郭秀儀之所以收藏到如此豐富的齊白石精品,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應齊白石的請求,郭秀儀替齊白石賣畫。在一封保存至今的1951年“齊白石致郭秀儀信”中可知,郭秀儀某次替齊白石賣畫13幅,齊白石贈送給郭秀儀的作品包括自己保留多年的工筆冊頁等在內(nèi)的精品十幅。原因是,按照當時的行情,齊白石的13幅畫也就值二三百元,而郭秀儀去香港幫老師賣了5000多元。
郭秀儀夫婦的收藏在“文革”期間也遭遇重創(chuàng)。他們一生收藏的藝術(shù)品中,除了古典家具、古代瓷器等用于陳列外,主要是齊白石的作品,大多數(shù)齊白石的畫還沒有裝裱,因此所占的空間很小,原本收藏在一個大木箱里。“文革”抄家時,郭秀儀家收藏在大木箱里的畫被抄走了。近年來,由郭秀儀家屬提供給北京一些拍賣公司的上拍作品,主要是于上世紀80年代國家落實政策時退回的。
2006年11月,96歲的郭秀儀女士在北京安然去世。她的后人成立了“翔儀國際基金會”,負責處理郭秀儀夫婦的遺產(chǎn),并將書畫作品拍賣所得之一部分,用于公益事業(yè)。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