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張體義
核心提示
備受關注的畫家范曾起訴收藏家郭慶祥侵犯名譽權一案終于有了開庭的準確時間。1月5日,郭慶祥的助手奚耀藝透露,郭慶祥已接到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的開庭傳票,該案將于本月12日上午開庭審理。郭慶祥此前公布的范曾“流水線作畫”照片將會成為他庭審出示的證據。這場由文藝評論引起的名譽權之爭屆時能否見分曉,目前還是未知數。
新證
被告郭慶祥:法庭將呈遞“流水線”作畫照片
畫家范曾訴郭慶祥侵犯名譽權一案成為2010年年底一件引人注目的文化藝術事件,在藝術圈和社會上曾引起不小的爭議。
被告郭慶祥2010年12月28日在博客上以《我有范曾流水似作畫的證據》為題公布了范曾作畫時的三張照片。1月5日,奚耀藝給本報記者發來了相關照片和文字材料,并表明了他們對此案的態度。
奚耀藝說,2011年1月4日,郭慶祥接到法院范曾訴郭慶祥、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損害名譽侵權案1月12日的開庭傳票。由此才得知,范曾撤銷了2010年9月其訴郭慶祥、文匯報損害名譽侵權案。郭慶祥和文匯報已對范曾的第一次起訴提起管轄權異議,法院受理后近兩個月沒有給予任何答復,范曾撤訴一事,郭慶祥沒有接到法院的任何口頭和書面通知。1月12日的庭審,郭慶祥將把范曾流水線作畫的數張現場照片呈遞給法庭。
奚耀藝說,在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范曾流水線作畫的步驟:一面巨大的白墻之上,整齊地懸掛著10張大幅宣紙,所有白紙上面出現的近乎是同一個“古代人”的頭部,畫面其他部位還未出現。而在最末端的一張白紙前,身穿藍色外套的范曾正在作畫,似乎此刻正在點染的正是“古代人”的頭部,這個“古代人”就是范曾常用題材之一“鐘馗”(見照片一)。在另外的照片中,如出一轍的10幅“老子出關”同“鐘馗”一樣被整齊地懸掛在白色墻面之上(見照片二)。不過與“鐘馗”不同,這些“老子出關”的大致輪廓已經基本勾勒完畢,剩下的只是等待著范曾給統一著色。這些照片充分證明了范曾長期以來毫無創造力的繪畫表現,完全是一種流水線的生產方式。
奚耀藝說,從郭慶祥針對美術界一些浮躁現象不點名的文藝評論,以致范曾對號入座的反應,再到點名批判他,以及向法庭拿出范曾流水線作畫的照片證據,郭慶祥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范曾作坊式流水線作畫這種機械復制、批量生產對藝術極不負責任的作畫態度。
回擊
范曾學生崔自默:用我網站上的照片侵權
郭慶祥提供的范曾作畫照片從何而來?
郭慶祥在博客上透露說,這組照片為范曾一位弟子擁有,他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些照片,照片上呈現的范曾“流水線作業”的場景與他十多年前看到的一模一樣。
對于郭慶祥的說法,一直為老師范曾辯護的崔自默說,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些照片出于我手,源于我的個人網站“自默文化網”,即便在其他地方出現,也同樣是侵權在先。假如郭慶祥拿從網上下載的照片做證據,那么郭慶祥必敗。
崔自默認為,所謂的“流水式作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是技藝高超的表現,是畫家在給自己增加難度。他說,范先生在畫一樣題材的畫時,比如《老子出關》,我猜測,也一定覺得沒有樂趣、有些煩惱,于是,他才有意去給自己增加難度,盡量變化主角的姿勢。在市場上,大家都愿意要那種正臉和睜眼的老子,覺得好看,可他卻總要畫些不一樣的:正臉睜眼的之外,有側臉、背影、閉眼、騎牛、走路、奔跑、坐息的,以及有山水背景的等,這不就是在變形和變化嗎?只是一般人不知道,也不曾看見過他畫畫罷了。
對于這場官司,奚耀藝說,郭慶祥認為,法律會對這場正常的文藝批評做出實事求是的公正判決。希望這場官司能給藝術創作和文藝批評帶來些思考,提醒藝術家自覺擔當起藝術創新的責任。如果美術界還有這種歪曲藝術創作、亂搞學術欺騙和誤導大眾審美的現象,即使贏了官司,那也是件悲哀的事。
背景
范曾狀告郭慶祥案
2010年9月范曾將郭慶祥告上法庭,起因是郭慶祥在上海《文匯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文中指責國內有些畫家“流水線作業”,大量復制自己作品。這篇并未點名的文藝批評文章惹怒范曾,他將郭慶祥告上了法庭,并索賠500萬元,同時被告的還有文匯報和美術評論家謝春彥(謝春彥的《錢,可通神,亦可通筆墨耶?》對范曾也有批評)。
同年11月9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原定于當日開庭的審判,因第二被告文匯報提出管轄權質疑而不得不擇日開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