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來說,2010年一件件拍品賣得天價,神話般地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僅以12月28日閉幕的北京藝術品拍賣季為例,2010年的總成交額就超過190億元,同比增長87.1%;2010年注定也是個億元拍品頻現的年份,其中,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更是以3.08億元成交,它不僅刷新了藝術品類單品成交額記錄,同時也為廣大藝術品投資者再次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受到這股藝術品投資熱潮感染的,不僅有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型城市,也包括寧夏這類經濟欠發達、歷史積淀不深厚、文化氛圍不濃郁的地區。目前在寧夏,參與藝術品投資的人已達27萬,相比往年增長30%;僅以銀川藝術品投資市場為例,2010年參與藝術品投資的經營實體就有300多家。
那么,在這種火爆的藝術品投資浪潮的大背景下,寧夏的藝術品投資群體的真實現狀又是怎樣的?是同樣也賺得缽滿盆滿,還是望洋興嘆?是喜還是憂?
關鍵詞:收藏家投資家
59歲的馮鏡巖從事古玩經營已有20多個年頭了,目前他在銀川古玩城有個不小的鋪面。每天都有不少來自甘肅、內蒙古、青海的古玩藏家來到馮鏡巖的店里淘寶貝。但是馮鏡巖卻并不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古玩商人,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古玩藏家。像馮鏡巖這樣認為自己對古玩的熱愛大于對金錢的崇拜的藏家,其實在銀川市300多家藝術品投資實體里,只占不到10%,大部分參與藝術品收藏的人還是以投資為主要目的。
在寧夏,主要有5類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者。
一類就是像馮鏡巖一樣的藝術品收藏者、收藏家,他們往往以藏養藏。每年他們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往來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古玩市場去淘自己喜歡的寶貝。這類人群大多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資金實力。他們開古玩店或是字畫店的真正目的是交流和展示,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第二類就是單純的藝術品投資者。這類人群占到了藝術品投資人群的60%以上。據銀川收藏家協會會長萬富寧介紹,這類投資者是銀川藝術品投資群體里的主力軍,包括藝術品收售攤販、藝術品商店經營者和藝術品經紀人。這類人群鑒賞能力、藝術素養參差不齊,往往專注于某一領域。但他們貨源廣泛,并且有著固定的客戶群。
第三類就是將藝術品用于附庸風雅、裝潢門面和裝飾打扮的藝術品消費者。其余兩類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者,是一些用于攻關送禮的人,或是出于愛好和欣賞而收藏的官員和企業老總,這兩類人基本上只進不出,或通過外地的拍賣會直接變現。
關鍵詞:本土化藏品受捧
和全國一樣,寧夏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者同樣也熱衷收藏那些保值、增值空間大的字畫、瓷器、玉器等藝術品。但出于寧夏整體經濟文化條件的限制,通常在藏品的門類上又具有“本土化”的特點。據松月畫廊老板趙雪峰介紹,寧夏的書畫收藏家對本土當代名家的作品情有獨鐘,其中以曾杏緋的牡丹、張少山的人物、趙忠的山水、吳善璋的書法最受追捧。而來自民間的西夏文物,由于其獨特的地域性和稀缺性而受到藏家的禮遇。收藏玉器的藏家也不在少數,其收藏頗具廣泛性,但多數用于裝飾和賞玩。其余的收藏品則依次為青銅器和古錢幣等。
另外,由于銀川與阿拉善左旗緊臨的地理環境,近些年,寧夏出現了一批奇石藏家,且奇石收藏呈現出一種越玩越癡狂的趨勢。
關鍵詞:繁華與隱憂
雖然身處在這種全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繁華的大背景下,但是寧夏古玩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現狀卻未必樂觀。西塔古玩城的一位資深收藏家告訴記者,由于寧夏經濟文化方面的原因,目前寧夏的藝術品投資市場和其他城市相比,仍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寧夏幾乎沒有成熟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更缺乏具有文物藝術品投資眼光且資金實力雄厚的機構和企業,以及專業權威的鑒賞專家。故而寧夏近80%左右的好東西流向了沿海城市,20%左右掌握在少數權貴和藏家手中,但由于變現渠道的問題,許多東西很少見于世面。“你沒有吸引人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吸引來更好的東西。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寧夏整個的藝術品投資環境。”一位多年經營古玩的藏家說。
隱憂的背后還有悄悄的努力。近日,記者就了解到,第三屆寧夏民間藏寶鑒賞會將于2011年1月召開。此次活動將通過講座、鑒定等形式向廣大藝術品收藏愛好者普及古玩、字畫、文物等方面的知識。當然相比其他城市成熟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寧夏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但無論怎樣,畢竟它正在一步步朝好的方向努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