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蘭花65×55cm
老姜名叫姜松平,認識他純屬偶然。在生活中你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好多人,有粗俗不堪的,有傲慢市儈的,有無知無畏的,當然也有一見傾心的,也就是可以成為朋友的那一種。老姜于我來說,顯然屬于后者。
說來好笑,我認識老姜竟然緣于他的光頭。老姜并不老,1963年10月生人,之所以大家愛叫他老姜,我想是因為他的光頭。初見他時,總覺得他像某個人,后來想起來了,覺得他像極了蔣介石。而他則說,其實他更像希特勒。我想,老姜的外觀給他帶來了不少便利,至少說可以多贏得一些友情。不過細想之,老姜最吸引的地方還是他的畫以及他畫中所曾呈現出的平和優雅的風調。老姜就是這么一個平和優雅的人,而且甘于平淡。如今的中國畫壇可謂處于一片亂相之中,個個都爭著要粉墨登場,各種名號的畫家多如牛毛——歲數大一點的多愛以資深畫家稱之,年輕一點的則以新銳自居。其實畫家的作品都是要面對觀眾的,畫得怎樣,于墻上一掛,明眼人一看便知。因而平日里,我經常鼓動老姜將自己的畫讓更多的人所知曉。我深知他在這方面的自信。

東山人家60×60.5CM
看到老姜創作時的狀態,我總不由得想起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奧雷良諾,那位功勛卓著的將軍晚年卻一直醉心于在自家作坊中制作小金魚。他之所以這么做,或許僅僅是因為自己喜愛而已,理由看似簡單卻又難以說清。老姜不止一次對我講過,文革時他和哥哥總愛在家中比賽著畫毛主席像,比賽的獎品有時僅僅是幾張畫畫的紙。應該說,老姜在繪畫方面早早就顯示出過人的天賦,因而1981年便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這一年他18歲,在同學中是年齡很小的一位。1985年他順利畢業后,開始進入鎮江的高校任教,一直至今。歲月無情,白駒過隙啊!在我們的腦海里,1985年對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誰都不能否認上個世紀轟轟烈烈的“85美術新潮”可謂是我國當代美術史上的一件大事件,如今畫壇上不少功成名就的中青年畫家大多是從其中摸打滾爬出來的。而在那場新美術運動中,老姜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親歷者,自然有著感同身受的回憶。我認為,這在他的繪畫中是有所體現的,至少說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濃厚的85情結。不過最讓我對其欽佩不已的是,有著如此豐富經歷的他竟然能在日益喧囂騷動的今天安心地進行他的繪畫創作,默默無聲,不改初衷。
在如今的中國油畫界,與老姜一輩的油畫家要么作品在拍賣會上動輒以千萬成交,要么作品充滿迎合市井心態的呆滯、媚俗、色情、變態、暴力或血腥傾向,而像老姜這樣的不為所動者實乃這一代人中的特例。但不管怎么說,他們這代人對繪畫真誠的態度以及對畫面語言的駕馭能力都是比較突出的。他曾和我交談過莫蘭迪的作品。在我看來,莫蘭迪的作品在外在形式和色彩感覺上顯然和他相去甚遠,但我想莫蘭迪作品中那種清凈淡雅、寧靜虛和的氣息與老姜的心境卻是不期然而然地相一致的。這種心境對一名畫家的創作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老姜平和、從容的創作狀態自然得益于此。我們期待老姜將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作者簡介
姜松平,男。1963年10月生于江蘇省南京市。1985年7月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本科專業。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第十三屆油畫研修班。現任江蘇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系主任,副教授。文化部青年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5年參加《首屆南京人藝術群體畫展》,1986年參加《曬太陽》畫展,1988年參加《南京金秋藝術節現代水彩、水粉大賽》,1991年參加90年代廣州首屆油畫雙年展,1992年參加江蘇省小型油畫展,1992年參加中國油畫赴香港展,2001年參加江蘇省油畫展獲優秀獎,2005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學院之光》畫展,2005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第十三屆油畫研修班畢業作品展,2007年參加文化部舉辦的《新農村畫展》,2008年赴菲律賓大都會國家博物館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當代中國知名畫家畫展》,作品《校園風景》被菲律賓大都會國家博物館收藏。作品與論文多次發表在《美術》、《美術觀察》、《美術研究》、《中國美術教育》、《美術界》、《中國油畫》、《江蘇畫刊》、《藝術百家》等刊物與專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