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孝穆的書法作品
“上海書畫界對徐孝穆老先生肯定不會陌生。他是南社發起人之一柳亞子的外甥,從小舅父授以詩詞、古文。后來又畢業于上海新華美專,善書法篆刻。尤其精通刻竹、刻硯、刻壺,深研明清名家技法,運刀如筆,自成一家。我雖然對此不大精通,但有幸與老先生來往多年,事事請益,自覺無論在人品、藝品方面都得益匪淺。這樣的老先生真是我們后輩的榜樣啊。”
當我向中年油畫家錢根成先生提出,想觀賞他收藏的徐孝穆墨寶時,性格豪爽、熱情的他便感慨地說了上面這段話,隨即拿出老先生74歲時寫的對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得渾厚凝煉,圓轉秀潤,功力不減當年。接下來,他告訴了我得到這件墨寶的原委。
原新華美專校友發起成立校友會,唐云為理事長,朱屺贍、邵洛羊等6位為副理事長,邵洛羊兼秘書長,徐孝穆、林家春為副秘書長,由林家春負責日常工作。那時,林家春健康欠佳,諸如聯絡、展覽,接待等會務都交給自己的學生錢根成協助處理。根成接受委托后,辦事認真,作風踏實,深得大家稱許。一來二去,就跟長他28歲的徐孝穆先生逐漸接近起來。
徐老原來住在進賢路,舅父柳亞子為他書題“進賢樓”作為齋名。上世紀70年代后,徐老遷到萬航渡路北京西路口一幢高層的12樓,老畫家賴少其又為之書題“憑欄閣”。據根成回憶,這里比較寬敞,推門進去是大客廳,廳后為工作室。工作室正面的東墻掛“進賢樓”匾,下面博古架里置放各種已完成、未完成的竹、硯、壺等物。朝南一排鋼窗,光線充足,工作臺即設在這里。四面墻上有多幅名家字畫,西墻上還懸“憑欄閣”匾。整個工作室窗明幾凈,充滿藝術氣息。
相處時間一長,根成也對刻藝產生興趣,問長問短起來。這時,老先生便顯得特別高興,拿出各種刻品一一解釋。他說,刻竹以淺刻最難,但最能顯現作品精神。又說,刻字畫要在原作上予以升華,使之更生動更美,才是妙品、神品。所以,許多名畫家如汪亞塵、謝稚柳、錢瘦鐵等都請他刻。尤其是唐云。一天,唐云來訪,孝穆不在,看到案頭上放著已刻好的一塊臂擱,正是自己所畫。他一時興起,在臂擱背面又作一小畫。并書:“冒雨訪孝穆不遇,作此而去。”孝穆回來看到大喜,又把此畫一起刻成。兩人雖未遇到,卻成就了一則佳話。這些趣事聽徐老娓娓道來,更增添了根成對老一輩藝術家的欽佩之情。
1987年,根成東渡日本,開始了10年的學藝生活。臨行前,他向徐老告別。徐老十分支持,認為年輕一代畫家應該走出國門去看一看。對于一衣帶水的鄰邦,中日兩國文化、藝術上有相通的地方,更應該學習其長處為我所有。說著,老先生起身提筆,用唐人王勃的詩句寫成一副對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贈給根成,作為勉勵。
事實上,根成赴日10年,與徐老常有書信往來。根成匯報自己所學心得,徐老則不斷在思想上鞭策,藝術上指引,生活上關懷。空間并不能阻隔彼此的交流,真可謂是“天涯若比鄰”了。這些信件,根成同樣仔細地珍藏著。
華振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