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陳之佛藝術館將舉行開館典禮,“尚美之路”陳之佛、陳修范、李有光、李璋三代工筆花鳥畫展將同時拉開帷幕。
歷經風雨和時代變遷的陳之佛故居老宅,記錄著一代大師生活和藝術生涯的片段。作為藝術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宅又將重展風采。
修繕擴建老宅重現生機
在慈溪市滸山街道曉記北弄,有座百年平房老宅。老宅坐西朝東,前后有天井,粉墻黛瓦,古樸雅致。1896年9月14日,現代工藝美術的先驅、杰出的工筆花鳥畫家和美術教育家陳之佛先生就出生在這里。
1986年,陳之佛子女、親屬把此處房產捐贈給國家。后由政府出資修繕,并列為文保單位,是慈溪市現存的一處結構完整、保存較好的名人故居。但這座上百年的老宅在歲月和白蟻的侵蝕下,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2008年,總投資3000余萬元的陳之佛藝術館正式開工建設。陳之佛故居作為藝術館的一部分,成為該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
藝術館整體建筑保留了陳之佛故居原貌,再結合新增仿古建筑共同組成,總占地面積486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489平方米,其中故居建筑面積388平方米。
具有濃郁江南特色的新建筑、天井內的亭臺假山和小橋流水,與旁邊的故居老宅相得益彰,融為一體。
藝術館主要開展精品展和藝術研究
陳之佛藝術館共設3個展廳,1號、2號展廳為流動展廳,3號為固定展廳,內容為陳之佛生平介紹。
故居老宅正門上方掛著陳之佛高足鄧白手書的“養真廬”堂匾,屋內的陳設是根據陳之佛故居內的一張老照片布置的,重現了一代大師當年生活的場景。
藝術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藝術館主要用于以視覺藝術為主的精品展覽和藝術研究。館內還將開設藝術沙龍,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慈溪市文聯領導表示,陳之佛藝術館將努力建成具有“含和、雅潔、寧靜、大氣”品質的藝術館,使之成為國內陳之佛藝術研究中心之一、慈溪市高品位文化藝術展示的窗口和城市文化含量的標志。
開館前市民送來“禮物”
前兩天,陳之佛藝術館收到了一份“禮物”——十余本陳之佛主編的書籍、撰寫的論文和一套三枚由陳之佛設計的郵票等物品。向藝術館無償捐贈 “寶貝”的是愛好收藏的孫仲山先生。孫先生告訴記者,他搞收藏已經20多年了,尤其關注有關慈溪籍歷史文化名人的藏品。
這次捐贈的物品是他10多年來收藏的珍品。其中,那套陳之佛在1961年為郵電部創作的工筆花鳥“丹頂鶴”郵票,曾被評為建國30年以來最佳郵票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曾向虞洽卿故居等文保單位捐贈過藏品的孫先生說,他一直在關注陳之佛藝術館的建設。當得知藝術館即將開館的消息后,他馬上與館方取得了聯系,并將自己收藏的有關陳之佛的藏品捐贈給了藝術館,希望能為慈溪市文化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南京博物院館藏精品將現橋城
此次“尚美之路”工筆花鳥畫展除了陳之佛女兒、女婿和外孫女的48幅作品外,還從南京博物院借調了20幅陳之佛不同時期、多種表現方法、多種藝術風格的工筆花鳥畫作品原作。屆時,橋城市民可以一睹大師真跡,享受藝術盛宴。
據了解,在陳之佛藝術館向南京博物院提出借展要求后,館方邀請南京博物院專家來慈溪考察展陳條件,在得到專家確認后與南京博物院簽訂借展協議,并就20幅陳之佛真跡作品的交接、安保、消防等措施制定了嚴密的方案。
作品點交后,雙方共同將作品進行嚴密包裝,裝入特制的文物運輸箱內加封條。在雙方專業人員和武警戰士將作品護送到慈溪陳之佛藝術館后,雙方共同開啟封條,并由南京博物院專業人員監督并協助布展工作。無關人員一率不得進入展廳,布展全程攝像記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