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運甫繪畫60年特展》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開幕
編者按:袁運甫是新中國少有的經(jīng)歷過杭州國立藝專(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清華美術學院)三家中國最重要的藝術院校學習和工作的藝術家,并與現(xiàn)代中國美術最重要的一批藝術家如林風眠、吳大羽、潘天壽、徐悲鴻、張光宇、龐薰琹、衛(wèi)天霖、張仃、吳冠中等,或為師,或為友,吸收融匯了大量的學養(yǎng),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2010年12月18日《袁運甫繪畫60年特展》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學術主持陳丹青接受雅昌藝術網(wǎng)采訪時說:這次展覽,袁運甫先生很多畫都是以前沒有展出過的,他是很謙虛的一個人,這次展出的作品非常的豐富,他能量很大,如果只是一種畫種,一種材料,不能如此的豐富。紙本、油彩、版畫、公共藝術、特殊材料他都做,現(xiàn)在不容易找到這樣一個人,他今年77歲了,快80歲了,有這么一個展覽是很及時的,我們這個藝術界太勢力、太功利了,對老先生,沒有得到一個應有的評價。

百雅軒798藝術中心
相關鏈接: 李大鈞:時代風華,東方氣度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袁運甫的寰宇
我的藝術生涯:從當學生到做先生
我的藝術生涯:藝術功力與審美判斷
袁運甫先生繪畫六十年特展百雅軒隆重啟幕
2010年12月18日,著名藝術大家、藝術教育家袁運甫先生的《袁運甫繪畫60年特展》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袁運甫先生不同時期精品作品近百件,將袁運甫先生的長達60年的繪畫藝術歷程清晰地呈現(xiàn)給觀眾。展覽全面展示了袁運甫先生在彩墨、水粉、壁畫原創(chuàng)等純藝術領域的豐碩成果。同時也顯示了他在所倡導和推進的“公共藝術”、“大美術”領域的杰出貢獻。

袁運甫與陳丹青
展覽開幕當天,除了各界的嘉賓到場慶賀展覽開幕外,學術主持陳丹青、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等相繼在開幕式上發(fā)言。袁運甫先生的藝術成就:概括來講是在純繪畫領域中對中、西色彩學現(xiàn)代性融合的貢獻,他亦將這一融合的成果注入到他的水墨藝術實踐中去,從而推進了中國本體藝術的發(fā)展。近年來,袁運甫的藝術成就越來越被學術界和社會所關注。吳冠中先生曾撰文評價袁運甫先生的藝術境界“寰宇無限量”。陳丹青先生認為,在現(xiàn)代中國藝術學派中有一類別于徐悲鴻先生“為人生而藝術”和劉海粟先生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學術主張,即已工藝美院前輩自始抱持未經(jīng)命名的“第三主張”。他認為“袁運甫先生集采眾家,脫穎而出,論居間傳承、允為中堅者,今惟運甫先生可謂犖犖大者,卓然有成”。袁先生的藝術“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彰顯了時代風華和東方氣度,是當之無愧的藝術主將。他所體現(xiàn)的一代文人的精神氣度,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信、獨立、高昂的藝術氣質(zhì),正被社會越來越理解和認同。
袁運甫先生給我最大的感動是:勤奮!
展覽現(xiàn)場,我們采訪到藝術家王懷慶,他為我們講述了他觀展后的一點感想:
王懷慶:我覺得袁先生,除了他的藝術修養(yǎng)、藝術觀點之外,很大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是非常勤奮的在做藝術實踐的藝術家,你們看到的這些展品包括水粉、國畫、水彩等,全都涉及到了,非常的勤奮。除了強調(diào)觀念,也要強調(diào)實踐、強調(diào)技法。在我們國家不缺單純的國畫家、油畫家、版畫家,也不缺服裝設計師、建筑師,但是把造型藝術和公益美術貫通,做出成效的有兩個畫家,一個是張仃,一個是袁運甫,他們在兩大塊的交融上,指出一條路。這是袁先生文化意義的所在。
“大美術”的藝術視野是拓寬藝術道路的必須
展覽期間,雅昌藝術網(wǎng)對袁運甫先生進行了專訪。袁運甫先生稱:我在教學崗位,所以根據(jù)課程的要求,需要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這樣才能比較系統(tǒng)的教給學生,所以我常常說藝術不能走的路太窄,要寬,要有更大的視野,所以我就提倡“大美術”。所謂“大美術”,就是要有藝術的總體胸懷,對藝術審美要有一個總體的追求,因為這一點,他都會統(tǒng)一到藝術視野之中而不應該是狹隘的雕蟲小技,更全面,更系統(tǒng)的來藝術發(fā)展,包括中國、古代、西方、東方等,如果這些不了解,藝術發(fā)展的路會越走越窄。藝術之間沒有沖突,任何藝術都可以消化,可以吸收,都要把別人過去的歷史的,變成你自己今天的,這個變化不是現(xiàn)成可以搬用的,應該是消化了以后,把這個藝術中最珍貴的部分來吸收。我們所以藝術水品提不高,就是胸懷太窄或者歷史的視野太淺薄,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這是為什么要“中西融合”的原因。我們既要了解中國的也要了解外國的。所有的有杰出成就的人,一定會在總體認識上有一個共性。王國維在30年代早期指出:“君知否?黑海東頭望大川”。“君知否?”,指你知道如何來看世界?然后,指出“黑海東頭望大川”,黑海東邊實際上是看到了“文藝復興”,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了西方文明歷史的傳統(tǒng),而不僅僅是看到眼前,這個道理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種追求也是需要條件,范圍,不可能隨心而為,我們應該看到,當代人更應該有這種視野。
798百雅軒藝術中心“為藝術體系”的展示標準
2008年3月,百雅軒在798藝術區(qū)策劃組織了“吳冠中走進798”的藝術特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吳冠中先生已經(jīng)去世,798藝術區(qū)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最有活力的藝術中心區(qū)。 “袁運甫繪畫六十年特展”在798開展,將是袁運甫與798的又一次對話。袁運甫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走向現(xiàn)代的領軍人物,在中西融合、本土重建的道路上,是具有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活力的藝術家。這是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意圖修葺經(jīng)典藝術與當代藝術之間的斷層,把握正常社會的條件下合理敘述我們自己藝術、社會真實進程的系列記錄。

展廳內(nèi)部
李大鈞認為:袁運甫先生這次60年特展,是像吳冠中先生走進798這樣的一個延續(xù),或者說是另外一個藝術體系下的藝術展覽,更多的還是接續(xù)地意義,想?yún)枪谥邢壬⑼鯌褢c、袁運甫,展示這些藝術家的一個藝術體系。這個藝術體系的特點是,以藝術的發(fā)展的本質(zhì),或者說是藝術發(fā)展的走向相吻合的一條學術體系,這條體系也可以說是中西融合、脈象、本土重建的,就像我今天開幕式上發(fā)言講的,我們也喜歡中國優(yōu)秀的當代藝術,我們也尊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果我們的代表性的藝術家,反映中國文化創(chuàng)做。
這個展覽比較系統(tǒng),展示袁運甫先生60年的繪畫歷程,作品多,精品多,它完整的展示了,袁先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脈絡,各個時期的很多精品都在,從這點來講,這個展覽具有很大的文本的意義,他作為這樣一個開幕展,也是百雅軒進駐到798 的一個開始。能夠來展出回顧袁運甫先生的藝術是我們的愿望,黃苗子、羅爾純、王懷慶等這樣的藝術家,也是我們百雅軒藝術機構的導師。
袁運甫先生繪畫60年研討會現(xiàn)場記錄
開幕式結(jié)束后,各界嘉賓及藝術家參加了“袁運甫先生繪畫藝術60年研討會”,會上大家積極的發(fā)言,談出自己對袁運甫先生從藝60年以來的感悟和其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上取得的成績。

研討會現(xiàn)場
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認為:“袁運甫先生的繪畫觀是多極的、綜合的、功能的、時代的……他所勝擅的畫工,在紙本、油彩、壁畫及各種新舊媒材間往來無礙,既多且雜,而能專精;他所追慕的美學,兼取敦煌、南歐與墨西哥古今壁畫的恢宏博大,及上世紀歐陸早期現(xiàn)代主義繪畫的簡明嚴整;他組構作品的圖式,以中國古典雅文化俗文化符號與現(xiàn)代西方設計學相交錯;而他所秉承的宗旨,要言之,是為尋求當今時代為大眾、為國家的新藝術,其情感立場,根植于民族自尊,其眼界胸襟,看向世界與現(xiàn)代:這原是幾代本土藝術家與國家意識形態(tài)相契合的大理想,而在數(shù)十年曲折反復的文化情境中,時或受挫,時或推展,時不免流于口號與空想。可喜者,袁運甫先生精力彌漫、身體力行,天性達觀、現(xiàn)世、積極,正是一位雄心勃勃,在“現(xiàn)實”與“實現(xiàn)”之間不倦周旋而能始終高懸理想的人。”
袁運甫:1933年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國立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學習。1954年8月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即在該院任教,直至合并清華大學。現(xiàn)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他的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國家大劇院、何香凝美術館、南通中心美術館、清華大學學院美術館、江蘇南京藝術學院、上海百雅軒藝術中心,以及紐約、洛杉磯、西雅圖、巴黎、東京、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舉辦展覽。袁先生在創(chuàng)作之余還撰寫了大量文章,曾出版《悟藝集》、《裝飾繪畫散論》、《有容乃大》、《袁運甫》等文集,主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40年來的《藝術設計》、《中國當代裝飾藝術》、《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全集》(部分卷目)等重要學術著作。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