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鑒賞必然會談到收藏,如何應對收藏字畫的真偽問題:有鑒定家拔文的可能是假的;國營畫店(文物商店)可能是假的;相信朋友可能是假的;作者本人鑒定可能是假的;作者親人鑒定可能是假的;圖錄的藏品可能是假的……懂得該收藏什么樣的字畫后,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鑒定藏品真偽的問題,據所知,到目前為止可以說絕對沒有一鑒賞家能百分之百穩超勝券,一流的鑒定家也會把真品當做偽作,偽作當做真品,古字畫的鑒定更是難,收藏字畫自己拿不準的時候該請誰掌眼呢?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大收藏家、鑒賞家(明代項子京、清代乾隆皇帝、現代張柏駒)當時他們收藏許多名人字畫,現在看來有不少也是偽作,不過老的偽作還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的,過去的真跡精品絕大部分都會在藏家手里秘藏,無法鑒別、對比、考證;現在絕大部分名貴的字畫藏于博物館,現今又為先進的信息時代,“資料資源”充足,相對來說鑒別真偽還是能做到的。
現在的專家有研究宮廷的、有研究唐宋的、有研究元明清的、有研究近代的、有研究現代的、有研究人物的、有研究山水的、有研究花鳥的、有研究故紙舊藏的……只要確定收藏品屬于哪個時期的、哪一類的就可以找信得過的、有這方面能力的“專家”“朋友”幫忙掌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安全性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必須是自己信得過的掌眼)。
我國的書法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化何止千萬,不僅從繁到簡,而且在風格上也各有千秋。經過這么多年,又變化這么多,那我們該如何辨別古字畫的真偽呢?
除對古字畫知識有所了解,更需要的是實踐,多看博物館藏品,多看真跡,一般藏者一生難得遇見真跡一兩件。
年代相距不的仿品偽作更是真假難辨,比如唐仿晉,宋仿唐,元仿宋,明仿宋元,因為“條件”上容易解決,逼真程度之高難以分辨。
唐宋兩代遺留下來的書畫作品,據北京故宮圖錄資料統計也為數不多了,消失民間更是絕無僅有了,所以說現在藏家想看宋元作品(包括非真跡)只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博物院,南博才能有機會。
鑒賞古字畫必然會遇到真偽問題,遠的不說就近100多年來,清末到民國國內,制作假畫的就有四大陣地,北京、天津、上海、蘇州。
北京城之祁井西有專門做假字畫的行業,所做的假字畫與真跡極為相像,絹本、紙本都有,手法獨特,做出來的假畫古意盎然,令買家撲朔迷離。
懂得門路的人都知道天津有一位陳逸庵是有名的仿唐畫高手,制作名畫,臨摹真本,酷似程度幾可亂真,作偽多為寫經書法,佛教畫之類,紙本、絹本、麻帛本樣樣具備(偽作都是有蘭本的)
宋人花鳥,北京后門貨,過去北京有一位王旭東其人,專門鉆研宋畫著錄書籍,摘錄文字,拍攝圖像,放大臨摹,功夫十足,不過在跋文上有不盡完美之破綻。
北京還有大批專門畫宋元山水,人物花鳥的“老充頭”“古行貨”與古畫十分相近,特別是小品,扇面,立軸,冊頁多為絹本,大部分絹為皇宮流散或盜賣到宮外的。這樣一來使藏者很容易上當受騙,誤入迷宮。“恭繪”、“臣”之款,“雙胞胎”比比皆是
“廣東裝”:晚清及近代,粵式字畫仿品,大都沒有蘭本,“因地制宜”,多為人物,也有花鳥,絹本維多,少見紙本。花鳥方面有宋徽宗、高奇峰、高劍父的斗方、冊頁,皆有偽造。民國期間,穗城文德路一帶出現大量假字畫,多為蘇六朋,新羅山人。何紹基、康南海數不勝數……
善鑒者除了自身的修養外,都具有對字畫“味道”的感受能力,一般對字畫的裝裱(軟件)。題跋書法繪畫風格,印章印泥都很重視,尤其研究作品“筆”、“墨”、“設色”是否“傳統”、“規范”極為重要,只要鑒賞者細心,偽作還是可以分辨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