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拍已接近尾聲,縱觀今年國內拍賣市場,春拍時還只是個別藝術家或單個藝術品上漲,秋拍時二三線的藝術家與整體板塊也跟著漲高。有業內人士總結說,春拍是個帶動,秋拍之后則是普漲,尤其是精品,正在向世界頂級藝術品看齊。然而伴隨著國內拍賣市場行情的大好,“假拍”“偽作”“贗品”等問題亦愈加突出,復蘇20年后的中國拍賣行業是否將迎來轉折點?
關鍵詞之——天價、新紀錄
2009年,當曾鞏《局事帖》以1.08億元成交的消息從北京保利秋拍夜場中傳出時,各方驚呼四起;彼時,多數人對中國藝術品的“億元時代”是否已經到來尚存疑問。而在經歷今年的春拍、秋拍后,人們要問的不是有無拍品能上億,而是多少件拍品將上億。
今年5月,中國嘉德春拍上,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經過近60輪激烈叫價,以1.008億元的天價成交。這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在隨后的6月北京保利春拍上,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的世界紀錄首次在國內誕生——北宋黃庭堅書法《砥柱銘》卷以3.9億元落槌,加上12%的傭金,總成交價達到了4.368億元,遠遠超過了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創造的約2.3億元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5個月后的倫敦,《砥柱銘》創下的這一紀錄又被以約5.5億元落槌的清乾隆時期的官窯瓷瓶打破)。
如果說春拍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今年拍賣市場的一股高熱,那秋拍所創出的佳績則更為給力。在今年10月舉行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上,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拍得近2.53億港元的天價;清乾隆御寶“信天主人”交龍鈕白玉璽以超過1.2億港元成交,刷新御制玉璽世界拍賣紀錄和白玉世界拍賣紀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捶瓶,最終以1.4億港元的高價成交。
在11月舉行的中國嘉德秋拍上,從高古字畫到近現代名家名作,十幾項最高成交紀錄在幾天之內誕生,其中,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摹本以3.08億元天價成交,李可染水墨巨制《長征》則以1.075億元成交,刷新了《愛痕湖》幾個月前剛創下的國內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短短半個月后,北京翰海秋拍上,徐悲鴻寫實巨制《巴人汲水圖》以1.71億元成交,《長征》所創下的這一成交紀錄又被打破,1.71億元成為新中國繪畫拍賣成交的世界紀錄。
北京保利秋拍同樣滿載而歸,其拍賣總成交額達人民幣52.8億元,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單季紀錄,其中南宋《漢宮秋圖》以1.68億元成交,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成交價1.3664億元,刷新了世界樂器拍賣紀錄和古琴拍賣世界紀錄。
短短一年時間之內,中國拍賣市場便書寫了如此之多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重要紀錄,這些數字,正如臺灣著名藝術經紀人王定乾所言,正在從“硬指標”上將中國藝術品市場拉上了國際水平,下一步的課題將是對藝術品價值和價格的認定。
關鍵詞之——偽作
偽作泛濫,是今年收藏市場不可回避的問題。比如書畫,據有關統計,齊白石一生中哪怕一刻不停在畫畫,其數量總計不會超過3萬幅;而如今市場上所能見到的“齊白石”,竟有35萬張之多!偽作的猖獗令拍賣行業陷入信任危機。今年年初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其重要拍品之一——齊白石的《虎》剛一露面便遭質疑。
北京美術評論界的牟建平指出,《虎》上的題詞書法“呆板僵硬”,“描摹痕跡明顯”,而畫的線條又“太軟太弱”,“毫無筆墨功力可言”,筆觸與齊白石的風格有很大差距。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鼎則認為,全畫根本上就是筆無力、氣不暢、形不美,筆勢無呼應的狀態,“可以說其每處筆墨質量均不達標”,又說“此畫是一件仿制水準不及五成的疑偽作品”。對此,香港蘇富比方面及受此牽涉的收藏名家張宗憲堅決予以否認,最終,這幅飽受質疑的《虎》仍以3202萬元的價格售出。
然而,一石激起千層浪,接下來的春、秋大拍上“偽作”和“打假”的聲音始終不絕于耳,就連以4.368億元成交的《砥柱銘》也難逃“偽作”的質疑。《砥柱銘》拍出后,河南一位收藏書畫多年的王先生,將家中收藏的與黃庭堅書法有關的影音制品、文字資料等都拿出來比照,并仔細研究了《砥柱銘》公開的照片,認為天價《砥柱銘》是贗品。而北京保利方面則表示,該作在上拍之前已經約請全國頂級權威專家進行鑒定,確認“為本人的真跡”。
相較書畫領域的作偽、造假,市場上的假古董、假瓷器更是屢見不鮮。不久前,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在北京中嘉拍賣公司的拍賣現場對其進行強執,原因是該公司在2008年拍出的8件古董瓷器被鑒定為現代仿品,法院判決中嘉公司需退費、賠款,但中嘉拍賣始終不履行判決。該案的控訴人劉某稱,購買8件古董瓷器時,中嘉拍賣公司曾給其提供了真品鑒定證書,其中三份鑒定證書上均有兩名文物界的專家簽名,并蓋有專用章,正是因為這份真品鑒定書,使他相信并買下了瓷器。
關于《虎》和《砥柱銘》這兩件重量級拍品的真偽爭論,結論至今仍是各執一詞、撲朔迷離。如果說這場爭論還僅是從古而今的學術爭論的繼續,那么中嘉拍賣假古董事件所折射出的市場現狀才是真正讓收藏者憂心的:當收藏、拍賣市場偽作、贗品橫行,當鑒定專家、學者都不能保真,究竟有誰還可以信任?
關鍵詞之——《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
今年6月底,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拍賣行業恢復20年來的第一個行業標準《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國內35家拍賣公司當日簽署了《規程》執行承諾書,表示將恪守行業道德,自覺維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兑幊獭泛w了文物藝術品拍賣從拍品鑒定到展示、拍賣的全過程,被業內視為中國拍賣行業自律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
業內普遍認為,雖然《規程》本身并不是法律,但作為一種引導行業規范的文件,將對規范行業技術操作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還將推動中國《拍賣法》的修訂和完善。
“實際上是一個從行業內部管理到行業外部監督趨向于一致的過程,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如果企業不遵守,那將首先受到行業內部的監管。比如行業會分出達標企業的星級,根據信譽程度來評定,驅使企業進一步規范化,而且這也有利于由此出發,由行業協會細化出臺一些配套的文件規定。”專家表示。
由于立法時代的局限,現行拍賣法律法規對文物藝術品拍賣的規定都比較籠統,隨著近年來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規模和水平的發展變化,原有的法律規定更加顯得僵化,很多規定已經不適應拍賣業發展的需要。而《規程》的出臺是對現行法律規定的具體化和必要的補充,并為將來拍賣法的修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拍賣是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拍賣的很多法律制度都來源于拍賣交易中的習慣。《規程》對我國拍賣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已被社會廣泛接受的拍賣慣例進行發掘、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體系化,這是《拍賣法》修訂前必須要完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立法準備工作。
或許是“樹大招風”,拍出天價的《砥柱銘》不僅被指“偽作”,還被卷入一場“假拍”的風波。就在《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宣布正式實施后的一個月,北京的一家媒體發表了長篇打擊假拍的文章:“4億元天價疑局——業內人士透露實際成交價8000萬元,律師呼吁北京保利公示信息”。文章一出,市場嘩然,“假拍”風波由此產生。盡管事后,又有媒體出面調查,說此事乃是一次黑色幽默,北京保利在《砥柱銘》的拍賣活動中根本不存在“假拍”,并出示了保利代賣家向稅務機關繳納個人所得稅后的存根。“假拍”風波平息了,但此事給市場帶來的警示卻絕非到此為止,無論是作為買方的收藏者,還是賣方的拍賣公司,都需要一個更加清晰、明確、有效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關鍵詞之——直線跳水?水漲船高?
有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達到20%,已經超過了風險系數較高的股票和房地產,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而且正在吸引金融資本的介入。有專家表示,正是資本的介入,導致了目前拍賣市場行情火熱、天價頻出,而如何充分利用資本的力量,讓中國藝術品交易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機遇也是挑戰。
馬未都(收藏家):在股市不穩、房地產投資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藝術品投資成為一個投資的增長點。我不認為這和大家的文化熱情有關,只不過是投資的轉向,這不是收藏,而是投資。但中國的國力和這樣的高價位消費藝術品是不相符的……有句話說:當你有了錢,藝術品是最后請進家的;當你沒錢了,藝術品是第一個請出家的。我認為在不會很遠的將來,藝術品投資市場將會直線跳水。所以我不鼓勵人隨便投資藝術品,我更強調人素質的提高,文化消費觀的成熟。
曹建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某些人或民營企業通過拍賣行將古玩藝術品價格拍高用以洗錢。因為在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少數權貴認為利用這一渠道來洗錢是個好方式,看起來似乎合理,但事實上這種行為助長了投機熱情,而且退潮后會對整個市場造成巨大損失?,F在的古玩藝術品市場透支了未來十年的價格。另一方面,這樣做使得國家回流文物的成本大大提高。
黃楊(北京古玩經紀人):可以說,當前中國的古玩藝術品投入早已不是收藏行為,純粹就是投資……一旦資本得不到回報,它掉頭會走,而作為古玩經紀人,我認為這個行業發展需要熱錢,需要資金。我們不希望資金過早離開,無論是滿載而歸或者失望逃跑都不是好事。理智的做法應該是策劃人、投資方和專業經紀人走到一塊,有長遠計劃,這樣既能為熱錢找到投資渠道,又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為行業帶來突破,對文物起到保護作用。
甘學軍(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這種高價位定會帶來火爆的延續和大量的投放;另一方面會吸引更多人的投入,所以明年春拍可能還會延續這樣一種走勢。據觀察,現在很多時候是把投資藝術品當做一個項目來做,有投資的計劃和規劃在里面。從投資周期來講,也不可能一下子戛然而止,所以明年的春拍一定會火熱……從整個態勢來講,10年之內,應該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因為資金鏈很大,而藝術品市場可調控幅度很小。
董國強(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整個市場還是向上的趨勢,未來持續走高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是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并未達到應有的價值,現在的天價也并非封頂,既然有上升空間,交易的勢頭就能保持上漲。其次,目前中國富豪買藝術品的人屈指可數,而他們是未來中國藝術品交易的潛在客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