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明
歐陽勛先生,一九三五年生,是中國當代實力派書法家,也是中國當代有杰出貢獻的書畫藝術家,國學功勛藝術家。曾任湖北書協理事,湖北陸羽書畫院藝術總監,天門市書協主席,淮海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等。他自五歲入家父塾館啟蒙,不久轉叔父學館,始學書法。在叔父指導下,習字從基本工入手,一點一滴,用筆運筆,刻苦習學。三個寒暑過后,師從著名塾師陽先貴,學習詩文書學。遵師訓導,讀帖悟道,心摹手追,日練三百字,哪怕是酷暑寒冬也不曾輟筆。老師高興了,指點他上追“二王”,練“王派”書法,由小楷《黃庭經》入手,開始了他漫長的翰墨生涯。他沉迷于《黃庭經》、《樂毅論》、《洛神賦》十三行,且旁及趙孟頫書老子《道德經》和文征明書屈子《離騷》的臨習,這樣一寫就是八年。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書法鑒賞水平、感悟能力的提高,他的求知欲也愈來愈強,已不滿足于一家一派了。再后來,把《黃庭經》、《蘭亭序》、《圣教序》、《中秋帖》改為每日晨練外,又浸淫于歐、顏、柳、趙、蘇、黃、米、蔡以及北魏、漢隸等名碑法帖之中。之后的這些年,他更是孜孜不倦,苦心修煉,使得他在荊楚書壇上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歐陽勛先生以50多年的書法經歷走筆書壇,其書法意境有清麗雅逸之譽。荊州書協主席吳中華說:“綜觀歐陽先生的書作,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于古賢,有較強的創新意識,所書行草,既有明人的俊秀,又有魏俊的飄逸,更具自己的風貌,甜而不俗,十分可人。尤其是蠅頭小楷和一寸見方的行楷書,中鋒用筆,嫻熟遒勁,點畫精到,使轉自然,頓挫適度,結體舒展,章法爽目;點與畫,字與字,或大或小,或粗或細,或斷或連,一氣呵成。”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書法除了講究線條的形質、結體的變化外,還非常注意墨法的效果,以及筆法、筆勢、筆意書法三昧;善于處理線條與留白的切割關系,調動心、腦、手的作用,遵循“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美學原則,盡可能地將形式與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總體上把握作品的神韻、情趣。欣賞他那一件件充溢著書卷氣的書作,令人有一種輕松、愉快、豁達的感覺。
歐陽先生先后七次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并先后一訪西歐,三訪日本,三訪韓國。1988年10月,首訪日本時,幾位日本朋友熟知他通研翰墨,尤擅小楷和榜書,特邀他為日本國佐賀縣東脊振村遣宋史榮西禪師的植茶地書碑紀念,他熱情洋溢地書碑一通,并于次年五月刻石立碑。1999年11月再訪日本時,應東京都廳文化生活會書道部之邀,同日本書壇佐藤部長、小古間先生在東京都廳進行了專場書道交流。歐陽先生所書五副書法作品,全部被日方抽獎。自八十年代始,歐陽先生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地書展和舉辦“個展”。1992年1月,受邀于武漢天津路武漢書協一樓舉辦“歐陽勛書法展”(主辦單位為武漢市老干部書畫協會),展出百副作品為三慎書房收藏。1995年12月13日-16日,行書作品一件,參加全國詩、書、畫、聯展,在首都中國美術館展出。2006年7月,又應邀于揚州市舉辦了“歐陽勛詩詞書法展”。同年行楷詩軸一件參加全國書畫作品北京邀請展榮獲金獎;2008年3月,參加第四屆“歐陽詢杯”書畫大賽,亦獲金獎。
歐陽先生十分注重字外功的修養,他善于運用古詩詞聲律賦詩填詞(已正式出版詩集三冊:《論茶絕句》、《茶詩八百首》和《揚州詩稿》),大大提高了書作的書卷氣。原湖北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在漫議歐陽勛書法時,在《學人之書 品高韻雅》一文中說:“自古之善書者,無不同時也是學問家、文藝家。因為書法本來就是文化的載體。所謂‘書卷氣’,就正是這種文化素質的表現,也是書法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種基質。歐陽先生是一位書家,也是一位學人,他的學人的氣質、修養、品德和才情,滲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成為他那富于書卷氣的書法作品的重要審美內涵,決定著他的書法藝術的基本特色和品位。”魯先生是大家,所言當是不虛的。正因為這樣,2005年11月18日,他獲得了中國國學研究會授予的“國學功勛藝術家”的光榮稱號。2007年4月在首屆“中華國粹杯”當代百家詩詞聯大賽中,榮獲“詩學狀元”獎。
歐陽勛先生雖已年逾花甲,看上去身體尚健壯。還是魯先生說得好:“書已大成而人尚健,唯愿其藝術青春常在,治學治藝,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歐陽先生小傳和代表作品分別收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辭海》、《中國詩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