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描寫的是那種觸動我心靈、眼睛的線條和色彩。我不是畫我所見到的東西,而是畫我所經歷的東西。”
“我決不描繪男人們看書、女人們結毛線之類的室內畫。我一定要描繪有呼吸、有感覺,并在痛苦和愛情中生活的人們。”
“通過人的神經、內心、頭腦和眼睛所表現出來的繪畫形象就是藝術”。
————蒙克
第一次看到周惠明先生的作品,還是在網上。雖然色彩有偏失,但這不能阻止他作品本身所散發的感染力。有幸目睹實物作品后,我的感受就是兩個字:震撼。第一幅突入我眼簾是《美術大師協奏曲》,那生動的形式本身,好像就是在奏一首維瓦爾第的協奏曲。暫拋開那明快的色彩,氣韻生動的線條,單看拿著二胡的梵高和彈著吉他的達利,就已經覺得特別有意思。再看到塞尚、畢加索、杜尚等等都在這個大樂隊里演奏著,而作者卻在空中指揮著這只“明星隊”。不得不佩服這位藝術家的想象力和自信。當我看了他更多的作品,并得知他的經歷后,我忽然想到了蒙克,想到了蒙克說的這幾句話。也許是因為與這位挪威表現主義大師蒙克理念暗通,周惠明關注最多的也是人的情感。
雖然蒙克和周慧明的所處的時代、民族特性、性格特征都不相同,表現的視角也不一樣,但他們的作品都同樣充滿魅力!有趣的是他們都曾因患上精神分裂癥而接受治療。也許是因為藝術本瘋狂的原因,讓這兩位藝術家超越時空的阻隔,走到了同一個精神站點。可見周惠明的畫作是超越時空的。
周惠明的作品內容廣泛,表現手法獨特,以自己切身感受為創作基源,是他心靈圖景的呈現。也許周慧明的作品,并不屬于那種天空中突然發出的雷響,伴著閃電一下子劈開了烏云,照亮了大地,但卻有那樣一種魔力長驅直入你的心靈。這是一種緩緩地震撼,其力量和外延影響,決不可小看。在他那夢幻般甜美的色彩后面,仿佛一個一個神經元又被串聯激活,發出一點一點擴散出的憂傷與希望,痛苦與掙扎的情愫,就像在品味一杯雞尾酒。
用畫筆和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調出一杯杯心靈雞尾酒的周惠明,確沒有接受過任何一所美術院校的正規訓練,全憑他對繪畫的熱忱,敏銳的藝術感知力,還有瘋狂的創作過程。他過著外人看來很“不幸”的生活:兩次婚姻的失敗,領著僅僅幾百塊的低保,住在狹小的房間,還需要照顧腦癱的父親……周慧明一直是被壓抑的。然而,這一切并沒有導致他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繪畫正是給了他的精神打開了天窗,給他的心靈找到了出口。
2009年,周惠明的《潛意識速寫》一書在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種放松卻不失規則的速寫,就像是大自然中生命體一樣渾然天成,卻又因是作者內心圖景的產物,便有了種特殊的、奇異的、充滿靈性的美。越來越多的人已意識到:在中國當代藝術家中,還有這樣一位別具風格、瘋狂著在創作的周惠明。
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李姝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