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派對”昨天在西湖上舉行。魏志陽 攝
本報訊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在2010年冬至日,中國美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在西湖游船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法派對”,并留下這幅詩意盎然的字。王冬齡、高法根、白砥、韓天雍、斯舜威、管懷賓、王天德、花俊、儲楚、魯大東等十幾位書法大家在湖上盡情揮毫,用這樣風雅的形式為書法祝福,并共同期待來年的春風。
“書法不能再陷于漢字文化圈內孤芳自賞,它必須走向世界,譽遍天下。”這是中國美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的宗旨。去年,現代書法研究中心在平安夜推出了“祝福書法”的現場活動,今年,他們選擇了冬至這個傳統節日。在游船上,十幾位書法大家每人寫一筆,留下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大字。
“寫九”習俗產生于清代道光初年。道光皇帝親手繪制了一幅《九九消寒圖》,上面書寫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雙鉤空心字,每個字都是九畫。道光皇帝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并注明陰晴雨雪的情況。這種方法傳到民間后,逐漸演化,有作“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的,也有作“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的,還有“待柬春風重染郊亭柳”。每個字繁體都是九畫(雁字作省去兩筆的草體),合起來八十一畫。每天用紅筆描一畫,等到九個字都描完,春天便來臨了。
“書法在今天必須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在這個電腦取代筆的時代,書法可以讓手指的神經末梢更加敏感!”王冬齡一上來就從現代人最關注的養生學出發,點出傳統書法的精妙。中國美院副院長高法根在西湖游船上直接吟詩一首:“冬至晴和冰霜少,微風吹水船輕搖。群賢聚敘逸興發,詩意墨香滿湖繞。”
來自瑞士的書法家尤麗告訴記者,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的書法具有一種獨特的運動美感。“歐洲人也許看不懂中國字背后的意義,但我們會覺得寫字時身體的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美的韻律。”這位金發碧眼的瑞士美女不僅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一手毛筆字更是勝過很多中國人。
“書法的國際認知度還很少,”中國美院書法系教授韓天雍說,“國外的藝術圈更關注現代藝術作品,所以怎么讓書法融入國際藝術的話語圈,是我們現代書法研究中心成員義不容辭的使命。”
本報記者 鄭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