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對于收藏中外古今名人字畫及古玩并無特別的嗜好,但由于他統治中國數十年而造就的特殊政治地位,月積年累,居然也獲得五千余件很有價值的名家字畫。在上世紀60年代起就由身邊文官曹圣芬等協助蔣夫人宋美齡將這一大批價值連城的藏品加以整理,登記造冊,表示今后當捐交臺北故宮保管。這些珍貴藏品中,據說有日本名畫三十余件,其中最為蔣介石喜愛的當是日本古代大畫家狩野探幽的10冊《中國七十圣賢圖》。它用來自中國的澄心堂宣紙畫成,周公、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圣賢人物形象生動。畫意古拙而靈動,神韻內蘊。大畫家用墨柔和,淺淡優雅舒展,盡得中國唐宋元以來夏珪、馬遠、李公麟諸大家之風骨而又糅摻進自己的藝術特色。蔣介石常于公余閑暇在書房里逐冊欣賞。說來,這些日本名畫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戰敗投降后至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朝野各界人士送給蔣介石的。
蔣介石接受的日本名畫中正是以《中國七十圣賢圖》最有故事。而且上世紀50年代初,從日本為困守臺島一隅的蔣介石攜回《中國七十圣賢圖》等名畫并轉達日本朝野人士真摯問候的是蔡孟堅。他是江西萍鄉人,生于1905年,國民黨元老王寵惠是他的姑父,蔡孟堅早年信仰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矢志參加國民革命。上世紀20年代中期讀濟南講武堂時就與南方的國民黨代表何成浚接上關系,并加入國民黨。此后他步步高升,官運亨通,1930年就當上中統兩湖區(湖北、湖南)特派員,后因拘捕中共高層負責人顧順章,并誘其自首變節危害中共而名噪一時。其后,精明強悍的蔡孟堅甚受蔣介石器重。
1949年,時任江西建設廳長的蔡孟堅去意彷徨,遂應臺灣省主席魏道明之邀攜妻女家小赴臺北,任經濟部顧問。一年后,朝鮮戰爭爆發,百萬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參戰。局勢陡變,令蔣介石著實松了口氣。他在陽明山官邸召見蔡孟堅,面授機宜,讓蔡準備赴日本,做情報工作,觀察民意,拉攏華僑,聯絡日本朝野人士搞所謂“日華親善”。蔣特撥臺幣10萬元,由蔡孟堅出面注冊,成立景華公司以掩世人耳目。蔡為董事長,蔣經國為監理人,彭孟緝、俞濟時、唐縱等人為董事。蔡孟堅知道姑父王寵惠與日本前外相幣原關系極好,即托他寫一封信帶去。幣原在戰后任過一年外相,又是政友會首腦,頗有影響。當時他正在東京辦一家東邦研究所。他對蔡孟堅果然很熱情,全力相助,把吉田內閣副首相緒方竹虎、參議院長松野鶴平介紹給蔡孟堅,交際漸多,促成蔡孟堅在東京打開局面……1952年5月,蔡孟堅奉派陪同何應欽訪日。何氏一向親日,故特受歡迎。蔡孟堅借此機會認識了岡崎嘉平太外相、村前省藏工商相、岡村寧次(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谷政之(前駐汪偽南京政權大使)、藤山愛一郎(后任過外相)等近百要人名流,大大有利于開展工作。
某日,松野出面邀蔡孟堅到東京的上海飯店吃飯。大財閥坂內義雄等人也在場,席間坂內取出日本著名歷史畫家狩野探幽的10冊《中國七十圣賢圖》托蔡送給蔣介石,蔡孟堅欣然收下,宴席上對日本書畫知之甚少的蔡孟堅虛心求教,欲知道畫冊作者狩野探幽一些基本情況。松野院長文化素養甚高,當即作了簡介:狩野派是日本著名的一個宗族畫派,其畫風是在十五至十九世紀之間發展起來的,長達七代,歷時兩百余年。這個畫派主要為將領和武士們服務。并稱為狩野派“三大畫家”的狩野元信、狩野永德,另一位便是永德的孫子狩野探幽(1602-1674)。作為日本德川時代最有影響的狩野派畫家,狩野探幽學畫時與前輩雪舟等人一樣,于潛移默化中受到中國古代畫風的影響。他對佛教和孔孟儒學王陽明理學也極為尊崇,奉為圣典。他采用保守性的題材,如體現儒家倫理觀念的歷史人物,恢復狩野派早期畫家的柔和色調和圖案,成為此后狩野派畫家的樣板。他曾為許多宮殿和城堡作壁畫,他還畫過德川第一代將軍家康的生平事跡。34歲時,他自號探幽齋,兩年后任了高級僧職。他一生作畫,直到72歲高齡,倒在畫筆紙墨旁……松野即席講話,提到重光癸(投降時外相)、有田八朗(戰時外相)、岡村寧次(戰時總司令)、谷政之四人均因參與侵華而被判“追放罪”,再有一年,日本獨立后才能解除而參加政黨活動。中國方面如能向盟軍總部提出不予追究,則4人就可提前一年解除“追放罪”,而他們將以全力推動日華友好作為報答……蔡孟堅居然表示照辦。返回臺北后看見蔣介石,呈上畫冊,匯報了情況,蔣同意辦,指示臺灣駐日大使董顯光與麥克阿瑟交涉。于是岡村寧次等4名戰犯再一次得到法外寬大。松野等人極表感激,推動簽訂所謂蔣日和約,與蔣介石政權打得火熱。
蔡孟堅對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多次撰文自我吹噓,為效忠蔣介石一人而丟棄了民族正義感。須知就是在國民黨最高領導層內,像蔣經國、陳誠等不少人也對蔣介石一意孤行反共而勾結日本右翼勢力的做法是暗中不贊成的,認為太過分了。
蔡孟堅還一手安排了由前日本將領富田直亮為首的包括百余名參加過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陸海軍將佐組成軍官顧問團,改名換姓分批潛往臺灣協助訓練國民黨軍隊。上世紀50年代后期,蔡孟堅還奉蔣介石指示去巴西說服名畫家張大千攜妻兒返回臺北定居。這次活動取得成功,蔣介石為犒賞蔡孟堅,先后兩次批下20萬美金供蔡出游歐、美、亞三大洲37國,前后歷時2年。然而,盡管如此風光,立大功甚多的蔡孟堅卻在蔣經國漸次掌大權后不得志,連中央委員也沒當上。1971年,蔡孟堅移居美國舊金山,他仍矢志不渝地從事反共情報活動,拉攏海外僑胞,辦親臺報刊,鼓動華僑界支持臺灣政權,他的努力多半未能奏效……
1971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后,蔡孟堅撫今思昔,倍感凄涼。大勢所趨,是他所無力抗拒的。到80年代初,他已70多歲了,仍銜臺灣當局之命奔走于世界各地,從事政治外交情報活動,扮演“無任所大使”的角色。蔡孟堅官場沉浮多年,他講義氣,重信諾,樂于助人,故而人脈極廣,各界朋友甚多。蔡孟堅也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畫,以張大千、趙同和、趙無極等居臺書畫家的作品為主,尤以好友張大千作品為多。他晚年時仍不忘故主。1991年早已移居美國,隱居于紐約城郊蝗蟲谷別墅的蔣夫人宋美齡過90壽辰。她心境落寞,不事張揚,只邀請了二十余位至親好友小聚。蔡孟堅那時已86歲,所幸身體不錯,他特從舊金山趕往紐約祝壽,還向宋美齡送上一幅出自張大千手筆的《虬柏仙鶴圖》,令宋美齡很開心,立命仆人將畫懸掛于客廳壁上,還破例回贈蔡孟堅一幅自己的水彩寫生《湖畔小景》。這對于蔣家政權的忠實舊臣可說是很高的禮遇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