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翰海秋拍最后一日,下午推出的“華酈館珍藏犀角”專場,30件拍品悉數成交,總成交額7891萬元,平均單品成交價突破260萬元。材質與工藝突出的犀角雕精品尤受關注,佳績頻出。清 犀角雕“洗桐圖”杯雕工精湛、風格雅致,殊為罕見,400萬元起拍,716.8萬元成交。工質俱佳,構思巧妙的清 “連科及第”水注為“一把蓮”式犀角雕的經典佳作,以700萬元成交。“清乾隆 饕餮紋螭龍耳杯”紋飾繁復,琢刻生動,格調古樸,以627.2萬元成交。
犀角雕刻作為工藝史的珍貴品類,市場曾過低估值。隨著史學價值,尤其材質珍稀度的類比,引入市場評估系統和意識。對于犀角材質與工藝雙重價值的衡量,使之行情回歸史學坐標。
本場拍品來自海外著名藏家歷年存藏集珍,專場品質、規格均堪稱近年少見。三十件明清時期犀角雕年代精準、雕工上乘、材質俱佳。拍品來源清晰,遞藏明確,諸多佳作為知名藏家舊藏,更顯其品級不凡。拍賣現場,無論到場藏家人數,競價過程及成交結果,均體現市場對犀角板塊的高度關注與吸納力,對稀珍資源的競爭熱度不減。
本場成交最高的拍品清 17-18世紀 犀角雕“洗桐圖”杯,取材亞洲犀角,采用鏤刻與高浮雕技法,雕桐干為耳,樹頂穿入云端,由杯內破壁而出。杯身鑴刻云壑山林,小橋流水,林下老翁舒坐于官帽椅上,面帶笑意搖指前方梧桐樹,后有仕女相伴,前方幾位小童,形象各異,或岸邊舀水,或攀樹汲水,或洗滌桐干。構圖繁復細致,層次分明。刀法深峻圓潤,細膩流暢,布局景物如畫。此器工藝精致,構思奇絕,是一件難得的犀角雕上乘佳作。此件拍品以400萬元起拍,經過場內及委托多位買家十數回合競爭,最終以716.8萬元成交。
清 17世紀 犀角雕“連科及第”水注,整器造型為一葉脈舒張的大荷葉,并纏繞襯以盛開的蓮花、嫩葉,與一莖稻穗為飾,蓮葉上并棲伏一螃蟹,螯拑一禾。因蟹有殼,古人申意為“甲”,蓮通“連”,禾穗有顆諧“科”,整體喻意“連科及第”。此件作品以整根犀角雕“一把蓮”式,器心鏤空直通器底,暗合“心有靈犀”之意。更為精妙之處為杯流與器身非粘接所成,而是利用蒸氣軟化屈曲荷梗,美觀又生動,在工藝角度上非他器能比擬。這類樣式的作品乃犀角雕刻名作。此器500萬元起拍,700萬元成交。
“清乾隆 饕餮紋螭龍耳杯”仿古銅器八瓣棱形,沿邊和杯足飾以回紋一圈,杯腹作減地浮雕饕餮紋,起線均勻流暢,留白處則飾錦地。杯側鏤雕七條蟠螭為柄,螭龍大小不一相互盤繞,披發怒目,指爪分明,肢體扭動剛勁有力,氣勢磅礡,與古典雅致的饕餮紋,形成強烈的對比。犀角杯整體紋飾作工講究,器型別致,工藝精湛,犀角質料均佳,保存完整,實是難得佳品。此件拍品40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競價,以627.2萬元成交。此外,清 17世紀犀角雕《牡丹亭》詩文杯 425.6萬元成交;“明末清初 古木藤蔓紋杯”392萬元成交,亦為本場成交佳品。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市場優質資源的日益稀缺與犀角器、原材料的流通限制,犀角雕板塊的上升行情還會持續。翰海秋拍推出的“華酈館珍藏犀角”專場,其高端品級與規模,充分顯現犀角雕藝術的歷史、文化價值,良好的成交業績體現市場的高度認可,對于這一板塊未來行情和市場空間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