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拍賣”掌門:我們追求更細膩而有深度的文化
北方拍賣公司領先一年邁入億元時代
浙商逐漸淡出國內頂尖藝術品拍賣會
南方拍賣市場為何陷尷尬?
“西泠拍賣”掌門:我們追求更細膩而有深度的文化
昨天,2010西泠印社秋季拍賣在浙江世貿中心圓滿結束,本屆西泠拍賣誕生了許多紀錄
古代書畫作品專場中八大山人《竹石鴛鴦(芙蓉鴛鴦圖)》以1.187億元成交,成為西泠拍賣6年來價格最高的拍品,也為南方藝術品市場帶來了首個突破億元的書畫拍品。而整場秋拍10.8億元的總成交額、92%的總成交率,也刷新了西泠拍賣的歷年紀錄。
此前一年內,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已誕生10余件億元書畫拍品,但全部出自北方拍賣市場。許多業內人士也因此重新開始審視南北方拍賣市場格局。
今年秋拍,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總成交額分別為41.33億元與52.8億元,紛紛超越了國際拍賣行業的老牌龍頭蘇富比和佳士得,在“硬指標”上,中國藝術品、中國拍賣公司和中國藝術市場已經到了國際水平。但這些都發生在北方,有人認為,相比之下,南方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顯露出差距。
昨天,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鏡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所謂“硬指標”的數字,僅僅是差異,而不是南北方拍賣公司的差距。
西泠秋拍現億元書畫拍品
南北方拍賣市場差距成熱議話題
八大山人《竹石鴛鴦(芙蓉鴛鴦圖)》從350萬元起拍最終過億,出乎預料。
在驚喜之余,陸鏡清也承認:“就成熟度來說,目前南方的藝術品交易市場還是不能與北方相比,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件億元拍品的出現,也引起了一些討論。態度基本是喜憂參半它無疑在某些指標上縮小了南北方拍賣市場的差距,但也讓人清晰地丈量到了兩個市場的距離2009年秋拍季,在中貿圣佳15周年慶典拍賣會上,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以1.34億元成交,帶領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邁入億元時代。隨后在2010年春秋拍中,陸續有10余件書畫拍品以過億的價格成交,且全部誕生于北方藝術品市場。其中,北京保利2010年春拍中,黃庭堅《砥柱銘》 4.368億元成交,中國嘉德2010秋拍中,王羲之《草書平安貼》3.08億元成交。
為什么一年多來誕生的10余件拍品,基本都集中在幾家北方頂尖拍賣公司的拍場中?
來自業內的分析歸結于大部分公司還不具備實力,嘉德、保利更是花費了大量精力在征集拍品上,甚至不惜高昂代價全球征稿。出于人脈因素和實力的考慮,重要藏家和基金會更愿意將冒尖的拍品交予實力雄厚的公司。相比之下,南方拍賣公司普遍因為規模較小,難以與北方抗衡。
而曾經被熱炒的“浙商拍客”概念,在如今的頂尖藝術品勢力中,也已逐漸淡化。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如今國內高端拍賣會上,真正購買頂尖藝術品的,幾乎不見浙商蹤影。那么這些購買者到底是誰?“以前房產商比較多,近年開始減少,現在主要是能源、金融業的。”而這些人的地域大多集中在北京、山西、山東和東北等地。
北方拍賣市場頻繁破紀錄
業內:中國的硬指標已是國際級
除了億元拍品,在北方還書寫了很多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重要紀錄,這些數字,正在從“硬指標”上將中國藝術品市場拉上了國際水平。
中國嘉德秋拍,以41.33億元的總成交額落幕,從高古字畫到近現代名家名作,十幾項最高成交紀錄在幾天之內誕生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億元天價成交,陳栝《情韻墨花》也躍過億元大關(1.137億元人民幣),李可染水墨巨制《長征》以1.07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國內近現代書畫拍賣新紀錄。
而保利秋拍則更為瘋狂,其拍賣總成交額達人民幣52.8億元,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單季紀錄。其中兩件拍品過億元,千萬以上拍品達99件。南宋《漢宮秋圖》以1.68億元成交,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成交價1.3664億元,刷新了世界樂器拍賣紀錄和古琴拍賣世界紀錄,也成為內地市場首件過億元的古董器物類拍品。
甚至,2010年嘉德和保利秋拍的總成交額,紛紛超過了拍賣行業公認的老牌龍頭蘇富比和佳士得。臺灣著名藝術經紀人王定乾提出:“我們中國自己土地上的拍賣公司,已經到世界水準了,中國藝術品,中國拍賣公司,中國的藝術市場已經到國際級了,現在是硬體目標都達成了。”
南方拍賣公司只是拾遺補缺?
西泠:我們有自己的優勢與方向
2005年,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剛出現的時候,完全可以和北方任何一家拍賣公司抗衡,但近年來北方公司的發展勢頭強勁。
昨天,杭州某拍賣公司總經理便對記者坦言:“盡管南方拍賣公司也一直在不斷提升,但從目前看來,南方的拍賣公司在整個中國拍賣行業內都處于"拾遺補缺"的尷尬狀況。可以說,未來整個華人拍賣的重點市場,肯定是在北京。這對我們未來的征稿和維護客戶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這些問題,陸鏡清顯得很坦然。他說,拍賣公司更應該追求文化含量和社會責任,“南方的拍賣公司有自己的優勢與學術方向,追求細膩而有深度的文化。”
同時,他認為數據上的“暴漲”,不代表真正的實力。他認為,作為有幾百年歷史積淀的蘇富比與佳士得,依然有著國內拍賣公司在幾年內無法超越的內在。“億元的拍品一年僅有十幾件,西泠希望能夠從普及推廣的層面上,讓更多貼近生活的藝術品進入收藏群體,以此來深入普及我們的民族文化和藝術。”
而對于整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而言,無論這些數據是否能夠說明問題,王定乾的一句忠告是值得思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從有拍賣公司開始到成熟,只用了20年時間,硬體價格目標基本上到了之后,我們在關注審美,藝術品價值和價格的認定是下一步更重要的課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