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龍
中國的書畫市場再度沸騰。從香港蘇富比到嘉德,中國書畫價格扶搖直上,新高迭出。由于拍品太多,家家都在開夜場,披星戴月地拍,每場拍賣成交額動輒在30億~40億元,流動性泛濫下的這一盛景讓人驚嘆。
來自雅昌藝術網的調查顯示,目前成交過億元的拍品已有11件之多。其中《砥柱銘》以4.368億元創造中國書畫拍賣紀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亦創出3.08億元天價。古代書畫市場的“恐龍復活”同時帶動了近現代書畫價格的攀升,李可染的《長征》拍出1.075億元,這是繼張大千的《愛痕湖》拍出1億元后,中國近現代書畫價格又一次跨過億元雄關。
槌聲陣陣,天價“畫王”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同時,關于中國書畫的保真問題再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俄浦憽啡?07個字里,竟有十余處差錯,并且多處關鍵字有明顯刮痕和修改痕跡,有質疑者甚至明確提出,這件書法作品并非出自黃庭堅之手,而是明清仿品。而拍出3.08億元天價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也有多位鑒定家稱此帖實為明代摹本。
就在圍繞億元拍品真偽的口水仗打得沒完沒了之時,北京最近又發生一起贗品大案,享有盛譽的藝術品提供商——琉璃廠寶翠堂畫廊總經理竟然售出價值逾千萬的當代名人字畫贗品,其中包括沈鵬、歐陽中石、白雪石、黃永玉的作品。直接受害者達一百多人。
經歷這一輪爆炒之后,中國書畫跨越億元高價,已高出達·芬奇、畢加索、莫奈等國際美術大師畫作的價格。但中國書畫的“擊鼓傳花”游戲更甚于國際市場。國際收藏界往往以美術史上非常有代表性和藝術個性的作品為收藏對象,藏品平均20年才轉手一次。而中國書畫在過去幾年間,平均周轉率是一年三次,往往是這場拍賣會才拍下來,就直接轉場去接著拍了。每拍一次來回手續費要20%,如果每次加價50%,轉手兩次價格就要翻一番。藝術品在頻繁換手中的“炒作性增值”,并不代表其本身價值,有業內人士評價稱“大家都在玩跑得快”。
中國藝術品屢屢拍出天價,真偽之辯也變得愈演愈烈。最近針對《砥柱銘》和《平安帖》的爭議,拍賣行的一句“藝術品拍賣不保真是通行的規則,買者自負,有人質疑那是他們想出名”,市場風險可見一斑。
君不見,市場上一夜間冒出那么多“真精新”的唐宋和明代“上品”古畫,簡直讓人不可思議。許多贗品只能靠講故事存身,一些不法畫商通過與拍賣行勾結,假畫拍成了就對半分賬。
暴利驅使和市場逐利使當今中國書畫市場魚龍混雜。隨著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拍品的出現,各種高科技造假手段層出不窮,高精度的掃描儀、復印機開動,別說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的作品,就是故宮博物院的東西,只要有一本圖錄,都能給你仿出個“真假莫辨”來。過去難得一見的傅抱石的作品,在拍賣會上動輒以數十件計,“寶貝”越拍越多。傅抱石紀念館原館長、著名國畫家徐善開玩笑說,這兩年已作古的老先生作品越拍越多,大概是拍賣的槌聲驚醒了他們,從棺材里爬出來開始接著畫了。
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歷30多年辛苦拼搏后,日本人有錢了,揚眉吐氣了,“不動產發酵,讓有地有房的人成了大富翁,大家都很快樂,一切都很好,前景很光明,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其時日本的報紙每天都在教人們如何賺錢,投機風潮席卷全國。企業不再專注于做實業,而是投身于土地、股票、名畫、古玩的炒作,男人系著黃金(1397.40,-6.90,-0.49%)做扣子的皮帶,“玩財技”、“買世界”壓倒了“做實業”,一些村町甚至按人頭數給村民發純金的木偶人,因為實在太有錢了。
如今,我們一定程度上也處于一個泡沫翻騰的時期,“海囤族”囤地、囤房之外,還囤紅木家具、普洱茶、大紅袍、黃龍玉,瘋狂的木頭、石頭、茶葉和書畫,從瘋狂到幻滅,泡沫游戲的路徑都是一致的。只是,我們要謹記,在泡沫游戲的“擊鼓傳花”中,終有最后一棒。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