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西泠首屆古籍善本專場備受藏家關注,總成交額為2153萬,總成交率為87%。其中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精寫刻顧廣圻批校本戰國策三十三卷以800.8萬高價創下批校本的拍賣紀錄,成為全場最大亮點。
在中國古典文化傳承中,書香墨韻,琴瑟相和,淵穆之風,自古而然;在歐美收藏界,古籍收藏同樣被尊為“紳士的收藏”。作為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載體,古籍善本以其不可復制性以及獨特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成為中外有識者爭相購藏、傳之后人的珍品。而在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古籍善本的價格與其價值相比,仍處于低位,這也使它在未來市場中具備了相當強的上升空間。
西泠拍賣此次推出首屆古籍善本專場,冀圖在中國書畫、印硯文玩等傳統大項外,從一個相對小眾的門類入手,深挖古籍善本所蘊含的獨特的人文、藝術、史料價值,這與西泠拍賣以古為尚、以文入道的整體定位是一脈相承的。
全國古籍藏家關注顧廣圻批校本戰國策三十三卷

《戰國策》作為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之一,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其書非一時一地而成,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并擬定書名。東漢高誘為作注;宋時已有缺失,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了訂補。及至清乾隆時期,高注《戰國策》行世者惟雅雨堂本。雅雨堂為清代著名學者、校勘學家盧見曾的室名,盧氏所刻《雅雨堂叢書》堪與黃丕烈的《士禮居叢書》、盧文弨的《報經堂叢書》媲美,歷來為藏書家所珍。
此次驚現西泠秋拍的《戰國策》即以清乾隆雅雨堂精寫刻本為底本,經顧廣圻通篇精校,依墨色應為三次,前后歷經六年,可謂皓首窮經、深功之至。更為難得的是,作為黃丕烈《士禮居叢書》的校勘底本,此書的版本價值在校勘學史上意義非凡。顧廣圻(1766-1835),字千里,以字行,號澗薲、澗賓,別號思適居士;嘉慶諸生,穎敏博洽,經史、訓詁、歷算、輿地、諸子無不貫通,尤精校讎學,以“唯無自欺,亦無書欺;存其真面,以傳來茲”為旨,經他批校之書,因具備極高的學術價值而備受后人推崇,可品酹宋本!顧廣圻也因此與孫星衍、黃丕烈等人并稱清一代校勘學巨擘。在古籍收藏界,歷來有“顧批黃跋”一說。而此次亮相西泠的《戰國策》不僅直接關涉顧、黃二家,還將錢謙益、顧之逵、鮑廷博等明清鴻儒囊括其間,量級之重,當令藏界為之一震。現場經過場內外各藏家的激烈競價,最終以800.8萬的成交價創下古籍善本領域的拍賣紀錄。
輝煌之作《御批通鑒綱目全書》

資治通鑒綱目全書
《御批通鑒綱目全書》是又一部煌煌巨作,總計一百九十卷,是宋犖等臣奉康熙帝之命,將南宋理學家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宋元間金履祥撰《資治通鑒前編》十八卷、《舉要》三卷,明成化間商輅等奉敕撰《續資治通鑒綱目》二十七卷重新編匯而成,為元代以前正史之匯集。此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揚州詩局刻本。版框18.6cm×13.4cm。半頁11行,行22字,小字雙行同,上白口,下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前編》卷前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御制資治通鑒綱目全書序;《正編》卷前有朱子序例、總目錄、凡例、后語、尹起莘發明序、賀善書法序等;《續編》卷前有御制原序,卷末有康熙四十六年御制通鑒綱目全書后敘。對于古籍藏家而言也是不可多得,以358萬成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