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市場的“地攤古董”
“這些假古董乍一看好像有點年代、有點價值,其實根本就值不了幾個錢。”3日下午,家住悅欣園的張大爺報警稱,在綜合市場外,有人在大量兜售假古董。接到報警后,民警和記者迅速趕到現場。
工藝品充古董 身價暴漲
在綜合市場一處角落,民警發現了這個兜售假古董的攤點,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婦女正拿著一尊銹跡斑斑的青銅雕塑向一名男士兜售,攤上還擺了六七十件各類“古董”。賣“古董”的婦女自稱姓耿,來自安徽。她說,地攤上的“古董”全都是工藝品,是她在鐵牛廣場買來的,價值幾元錢的“玉碗”,她賣給別人要100多;價值10元、20元的銅器,她要賣好幾百。
“幾天前,我也是在綜合市場買了一件古董,結果是假的,今天我來買菜,看見他們又在賣,就報了警。”張大爺說,前不久,一名操外地口音的人這里賣古董,愛好收藏的他看中了一尊玉佛,對方稱玉佛是他在工地施工時挖出來的寶貝。張大爺見玉佛上還有泥土,信以為真,花800元錢買下。回家后找專家鑒定,發現自己上了當。

工藝品
假貨泛濫 淘古董需火眼金睛
在市區大街小巷,“地攤古董”屢見不鮮。為此,記者進行了暗訪。
在鐵牛廣場的的巷道里,有許多出售收藏品或文物古董的攤位,賣的大多是玉器、字畫和珠寶。看見顧客上門,一些攤主掂著手中的“古董”向記者推薦。一名攤主告訴記者,現在假貨泛濫,要想淘到真貨必須有雙“火眼金睛”;
12月3日,在鐘鼓樓市場外,兩名外地口音的男子正在兜售“古董”,一名小販自稱其兜售的“古董”是家傳寶貝的,至于真假他卻避而不談;
在虹高市場,一攤主說,他的貨都是在鄉下收來的稀罕寶貝。而一些商販隨身帶著一件“古董”,悄悄走向路過的市民,詢問“要不要?這可是真的!”
街邊古董多數是假貨
“販賣文物、交易錢幣屬違法行為”,一位民警對記者說,但現在的地攤商人打著擦邊球,對市民說是文物,看到警察又說是工藝品,民警處理起來比較為難。警方提醒市民:對地攤“古董”不能輕信。
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街邊兜售的古董基本上全是假貨,有些看上去是青銅器,其實是用水泥或鐵澆鑄好,再在外面上一層涂料。文物鑒定是一門專業的學科,普通市民無法鑒定街邊文物的真假,因此最好不要購買地攤文物,以免上當受騙。如有需要,一定要去正規商店購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