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御筆畫《嵩陽漢柏圖》
新浪收藏訊 2010年12月4日晚20點37分,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在亞洲大酒店開拍,乾隆御筆畫《嵩陽漢柏圖》從2500萬起拍,經過2分鐘的激烈爭奪,以7800萬的落縋價被5008號買家收入囊中,現場氣氛火熱,全場首次響起掌聲。拍賣公司此前沒有給出這件拍品的估價。
乾隆御筆畫《嵩陽漢柏圖》小軸,用金粟山藏經紙本作墨筆巨柏,直接霄漢。畫心縱58厘米,橫29厘米。乾隆庚午為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40歲。仿效堯禹舜巡狩“五岳”之典,專程安排了一次規模宏大的巡狩中岳活動。八月十七日,乾隆皇帝奉皇太后,并率親王貝勒文武大臣巡幸河南。九月三十日赴嵩山。十月初一,乾隆帝車駕東行至我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觀漢柏,眺嵩山諸峰。而圖中所書詩題為“漢柏行”,正是乾隆此次巡游嵩山所寫13首詩歌之一,見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二集卷二十一。
據傳說,嵩陽書院的三顆漢柏曾經受到漢武帝的御封,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游中岳,因其誤將先見到體格最小的柏樹封為“大將軍”,而在深入書院後看到更大的兩棵時,只好依次封為“二將軍”和“三將軍”了。民間有歌謠傳唱說最年邁、高大的“三將軍”因不滿於屈居第三憤懣而死,剩下的就是粗壯挺拔的“二將軍”和佝僂扭曲的“大將軍”了。我們將圖中漢柏與現存“二將軍”的照片比較,并結合乾隆題記所言“圖其大者”推斷,可以確認,乾隆所畫的正是這顆樹齡有4500年,高18.2米,圍粗12.54米,我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二將軍”柏。
作品簡介:
乾 隆(1711-1799) 御筆漢柏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750年作
題識:我曾快讀杜甫詩,千秋絕作嘆莫比。嵩陽今見漢時柏,學步吟懐不能已。久與公孫并得名,潁川嵩岳近尺咫。潁川馬鬛尚存無,嵩岳龍身猶故爾。世人安得如汝壽,休論二在一已毀。是時雨後涼飆起,瀏蒞卉歙聲盈耳。金幢玉節舞其翩,瑞鳯祥鸞集爰止。栢下平鋪金粟紙,寫形要欲寫其理。浮邱伯,周王子,風雨晦暝翱翔是。倘更逢之亦圖彼。巡豫過嵩陽書院,有漢柏二株,古幹高枝,干霄蔽日,予盤桓久之,圖其大者一本以歸。因并系是篇於右。乾隆庚午孟冬朔日御識。
鈐印:幾暇怡情、會心不遠、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寶、石渠寶笈所藏、敕幾典學、游六藝圃、味道之腴、寫生
展覽:1.“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二)”,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0月。
2.“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主辦單位: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電視臺。
出版:1.《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二)》,第4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
2.《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展覽圖錄》(貳),第174-175頁。
著錄:1.《清高宗(乾隆)御製詩文全集》第二冊,第436、437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2.《石渠寶笈》續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七冊,第3867、3868頁,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清高宗乾隆帝弘曆(1711-1799),高宗純皇帝,姓愛新覺羅,雍正的第四個兒子,建元乾隆。游藝筆墨,兼擅山水、花草、蘭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筆法,作平遠小景。間寫佛像,亦只以數筆鉤勒而成。然散在民間者,以松梅花果之屬為較多。縱情翰墨,肆意游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發,蓋仿趙孟頫,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內府收藏,尤極美富。乾隆九年(1744)詔編《石渠寶笈》四十四卷,凡秘閣所藏書畫及款識題跋與曾邀奎章寶璽者,一一臚載。五十六年(1791)論撰續編,前後品題甲乙,悉本睿裁。在位六十年,卒年八十九。
QIAN LONG an old CYPRESS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58×29 cm. 22 7/8×11 3/8 in. 約1.5平尺
RMB: 估價待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