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矛盾的,尤其是存在于如今正蓬勃發展的藝術行當。一方面,政府的對文化產業的不斷投入資金,民間的資本也蠢蠢欲動;另一方面,畫廊、空間的經營者們在藝術區不斷的漲價和拆遷聲里惶惶不安。一方面,不斷的有藝術家明星在某某畫廊的苦心經營下茁壯成長;另一方面,藝術家和畫廊是同床異夢。一方面,我們驕傲與中國速度;另一方面,2002年開始討論的畫廊協會8年后還未真正建立。一方面,藝術市場每年據說創造著幾百億的產值;另一方面,畫廊從業者認為自己是行業里的弱勢群體,內地藝術品交易30%的稅收和香港的免稅讓地區間的落差大得驚人。一方面,798畫廊里游客摩肩擦踵,做著免費的公共藝術教育;另一方面,畫廊的文化身份并沒有真正的被社會重視和進入公共事業,沒有行業的整體形象參與國際間的競爭必然是很弱小的。無論從哪一方面講,畫廊都處于尷尬的境地。在中國畫廊行業發展的這10年里,本作為一級市場的角色被拍賣越俎代庖處于劣勢。現代畫廊的概念是舶來品,是伴隨工業化而誕生的,在西方已經有百年歷史。而在中國僅僅10年的光景。
在西方藝壇上叱詫風云、耳熟能詳的當代藝術家無不與畫廊有密切的淵源。作為優秀藝術家的產品從小處講可以移情,從大處講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從個人講藝術家的作品不僅令本人滿足還能糊口,從公共角度講可以教化,可以成為國家軟實力提升國家在文化上的競爭力。而藝術家的成長是受益于畫廊代理制的建立。毋庸置疑畫廊的角色非常重要,但在公共視野里到底它的職責是什么,它的身份是什么,它在藝術板塊里邊擔負著怎樣的一個角色,大家都不清楚。社會的普遍認識覺得畫廊就是一個經紀人,就是賺錢,這樣的認識造成對畫廊的很多偏見。在我們的系列訪談中聽到的是往往很多收藏家也不愿意在畫廊買作品,反而覺得畫廊提供的價值標準不靠譜,為什么畫廊行業越走越艱難?雖然整體水平已經不是10年前所能想象的態勢,畫廊行業所面對的問題卻比以往復雜的多。
顯然畫廊行業需要一種合力與政府與公共話語對接。畫廊行業的發展需要哪些助力?那么畫廊所需要的支持和自身的建設如何高效得到發展? 藝術市場的迅猛發展需要畫廊行業的更加規范和專業化,那么畫廊協會的出現對畫廊行業的資源整合、規范化、專業化會起到怎樣的作用?中國畫廊協會的職能是怎樣的?它組成的最佳形態是怎樣?畫廊協會的公信力、專業功能是怎樣的?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會成為中國藝術市場發展道路上的話題和焦點。就此話題雅昌藝術網策劃大型專題,采訪業內專家、翹楚以期拋磚引玉,得到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和討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