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首家“藝術銀行”的出現使得藝術品租借、抵押等得以實現 王俊偉/攝
“目前,幾乎沒有銀行做藝術品抵押貸款,花100萬元買了藝術品,就意味著手上的流動資金就少了100萬。如果可做藝術品抵押貸款,就等于盤活了藝術資產,那么投資藝術品的人自然會多起來,藝術品市場也就活了!”對于藝術品的投資,東莞很多業內人士如是說。
早幾年,東莞就有不少畫廊等藝術機構就在醞釀“藝術銀行”但未果,這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更要求非常高的專業鑒定能力,這兩者很難兼得。但經過不懈努力,東莞首家“藝術銀行”本月21日終于破殼而出,藝術品租借、抵押等得以實現,但僅僅對少部分人開放。
“藝術銀行”做保真保值承諾
近年來,東莞文化藝術品市場收藏更是熱鬧了。今年初,榮寶齋的華南分館在東莞落成,隨后成立了榮藝會。目前該會已經有收藏愛好者700多人,其中不僅有很多東莞本土收藏者,更有來自珠三角其他城市和北京、上海、海南的藏家。而東莞的首家“藝術銀行”就源自于該榮藝會。其中幾個來自北京、廣州、海南跟東莞的老板一拍即合,協議資金共9000萬元,成立東莞首家藝術銀行。
當前,在國內少有“藝術銀行”,但在歐美國家,藝術銀行已頗有歷史。
東莞這家“藝術銀行”叫榮藝會藝術銀行,負責人介紹說,這是一個集收藏、理財、藝術超市于一體的文化投資集團,但僅僅對會員開放。會員可獲得藝術品租借、寄賣、股份共有和抵押的機會。正如榮藝會的會員,王先生有一幅價值300萬元的書畫作品,通過榮藝會藝術銀行專家鑒定團的定價后為200萬元,那么王先生可以拿到160萬元的抵押資金。
同時,為了讓更多人共享藝術文化,該行還為銀行、大型房地產商等單位提供藝術租賃服務。
而為了進一步鼓勵更多人參與投資藝術品,該銀行還為其推出的藝術品做了保真和保值承諾,只要是從該行購買的藝術品,每年可高于原價7%-8%回收。只要是該行賣出的藝術品,有被專業鑒定為贗品的,將以認購者本金再加當年銀行貸款利息的2倍賠償。
為了進一步活躍藝術品投資市場,該行還將簽約有潛力的藝術家,進行市場包裝運作,助推其作品的市場價值,確保投資者的回報。
東莞“藝術銀行”有待時間檢驗
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龐大而不成熟,投資藝術品絕不是有錢就可以解決的,不少金融機構雖然有意藝術品市場,但其風險和專業要求也讓他們望而卻步。
雖然,東莞經濟實力不容小覷,近年來,民間藝術品收藏力量不斷壯大,但藝術銀行是否能夠運作成功,不少金融業內人士有所保留,表示藝術銀行需要時間的的檢驗。
“銀行盤活藝術品市場難度很大。”中國建設銀行東莞市分行小企業經營中心總經理姚松柏表示,首先國有銀行明文規定,不接受藝術品抵押貸款,這就是設置了藝術與銀行的不可逾越的隔閡;其次藝術品價格難以定位,銀行缺乏專業藝術鑒定;最后,政府沒有相應的職能部門配合;最關鍵的一點是,藝術品變現很難,難確保藝術品的價值增長。
比如說一幅畫,可能這個專家說值100萬,那個專家說只有30萬,有時,畫家兩幅估價相同的作品,也會因為風格不同、拍賣公司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成交價格。
藝術市場仍缺現金流
對于榮藝會藝術銀行的運作模式,策展人祈先生認為,以藝術銀行在香港的發展來說,主要以藝術品抵押為主,藝術銀行若進入內地藝術品投資市場,藝術品抵押也將是主流,因為有了藝術品抵押,才能讓藝術市場真正良性循環。
搞藝術品投資,不僅是藏家本身還是畫廊等機構,手上藝術品多,但是現金少,可以說藝術市場上,缺的就是現金流,如果有藝術銀行能夠做藝術品抵押貸款,人們就可以將這些畫抵押給藝術銀行,以此獲得5-6成的流通資金,再進行其他的藝術品運營,這樣就可以讓藝術品流通起來,形成藝術資金的良性循環。
祈先生說,榮藝會藝術銀行并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銀行,從實質上來說,可能是一批人玩藝術品,或者說是擴大范圍的私人流通,從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藝術品資金的流轉,但是相對東莞這個大的藝術投資市場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