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8日,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再次亮相北京舞臺,著名旅美華人歌唱家田浩江在劇中飾演卡拉夫王子的父親鐵木爾。11月21日,田浩江力邀多年老友、著名畫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做客國家大劇院,與百余名大學生及國家大劇院會員分享了《圖蘭朵》之于他的體驗與感受。
“中國人對《圖蘭朵》 有特殊的感情”
11月21日的活動中,低調現身的陳丹青成了全場的焦點。這位畫壇風云人物其實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資深樂迷,他的畫室古典樂聲常在。陳丹青當年在紐約時,正是出于對古典音樂的熱愛,才能與歌唱家田浩江相識、相知。陳丹青說,音樂是一個令人上癮的東西,非常能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
對于歌劇《圖蘭朵》,陳丹青也有著極為獨到的解讀。他表示,普契尼的《圖蘭朵》是一部純粹與極致的浪漫主義作品,其中充滿生命的大喜大悲與大起大落,每個人物都恨得死去活來,也愛得死去活來,這一點非常“瓊瑤”,令人糾結、心痛、但也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陳丹青還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剖析了國家大劇院版《圖蘭朵》:“從18、19世紀開始,歐洲出現了一股‘東方熱’,很多藝術作品都融入了東方元素,于是便有了《圖蘭朵》。而對于中國人來說,我們也總是期望在西方的藝術作品里看到中國元素,以此來辨認和尋找自己,因此《圖蘭朵》也成為國人最熟悉、最喜愛的歌劇之一。僅張藝謀導演的歌劇《圖蘭朵》就有太廟版和鳥巢版兩個版本,這也說明中國人對《圖蘭朵》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田浩江:走進 大都會歌劇院的“鍋爐工”
在幾十年的歌劇生涯中,田浩江已經演出了14個版本200多場《圖蘭朵》,對于這部戲他自然積累了不少心得:“鐵木爾的戲份并不多,雖看似簡單,但卻包含了復雜的情感,尤其是柳兒死時,他抱著柳兒尸體的那個場景,巨大的悲慟、因失去國家而受傷的尊嚴,都在那一刻爆發出來。”
為響應老友陳丹青對音樂和歌劇的跨界解讀,田浩江還與觀眾分享了他堪稱傳奇的歌劇之路。
作為久負盛名的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至今保持著華人音樂家連續在紐約大都會——這所世界頂級歌劇院駐演19年的最高紀錄,但誰能想到,這位叱咤風云的樂壇巨匠,以前只是北京鍋爐廠的一名工人。
“我15歲就成了一名鍋爐工,一次去朋友家的偶然經歷才讓我發現自己的歌唱潛力。”田浩江介紹道。憑借非凡的實力,田浩江幸運地闖進了美國的歌劇圈,后又經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大都會歌劇院藝術總監詹姆斯·列文的“仙人指路”,他的藝術道路越走越寬,成為“大都會歌劇院曝光率最高、最耀眼的華裔歌唱家”。 “我1983年到紐約時身上只有35美元,第二天就花了8美元去買了一張大都會歌劇院的站票,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歌劇,并且是由帕瓦羅蒂主演的。沒想到10年后,我竟和帕瓦羅蒂同臺演出,并得到了他的鼓勵。”回想當年,田浩江感慨良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