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中的座椅依照外形和用途的不同可分為:寶座、交椅、圈椅、官帽椅和靠背椅五種,其中除寶座和交椅的存世量較少外,其余三者的存世量相當。那么這些椅子在品級上是否存在差異,各類椅子在拍場上的表現是否和它們的品級相符呢?對于這些疑問,著名家具鑒定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先生做出了這樣的解答。
交椅地位僅次于寶座

明 仇英《桐蔭畫靜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國古代,家具的制作和使用與儒家禮制觀念的聯系十分緊密,通過對各式椅子流行年代的考量,以及對古代家具陳設的分析,人們即可了解各類椅子的品級和作用。
除象征權利和地位的寶座,為皇帝和王爺專享外,交椅在古代也非一般人家可擁有,特別是在宋元時期,只有權貴家庭方可使用交椅,并且最多預備兩把,僅供主人和貴客使用,婦女及下人只能做圓凳或扎。而且,交椅不用時還可折疊收起,平時并不陳設在居室中。
各類家具在歷史演變和禮制觀念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品級次序,即以寶座為首,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依次排列。那么,這些家具在拍賣場上的表現是否和它們的品級相符呢?

迄今為止,拍場上的共成交的各式寶座50件,成交率55%,總成交額1億3918萬元。交椅共成交15件,成交率75%,總成交金額546.7萬元。圈椅成交76件,成交率44%,總成交額782萬元。官帽椅共成交129件,成交率53%,總成交額1710.4萬元。靠背椅共成交66件,成交率52%,總成交額460萬元。
對比各類坐具因歷史和禮制所形成的品級,除寶座以高達億元的總成交額捍衛了自己的最高端地位外,官帽椅在上拍數量遠超圈椅,成為了除寶座外,最受藏家追捧的坐具。而交椅雖有高達75%的成交率,但受制于上拍數量少,總成交額卻并不高。
一把震驚世界的 明黃花梨交椅

明 黃花梨交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優美流暢而著稱,它的椅圈曲線弧度柔和自如,俗稱“月牙扶手”,制作工藝考究,通常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效果。
2010年12月12日,南京正大2010秋季宮廷御制古典家具與文房清供專場拍賣會即將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此次拍賣會上最受矚目的明星非此件黃花梨交椅莫屬。交椅易于折疊,便于攜帶,但同時又需負荷承重,不易完整保存,故傳世品十分稀少,且多藏于公立博物館,狀況良好而做工精美的交椅,成為藏家心目中可遇不可求的珍品。此件交椅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雕工精致,鐵包典雅古樸,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開光,透射出清靈之氣,兩側“鵝頭棖”亭亭玉立,彰顯皇家之重器,乃宮廷御用瑰寶。
玫瑰椅的出現

明 玫瑰椅
玫瑰椅實際上是南官帽椅的一種,宋代名畫中時有所見,明代這種椅子的使用逐漸增多。玫瑰椅的名稱在北京匠師們的口語中流傳較廣,南方無此名,而稱其為“文椅”。玫瑰椅的名稱目前還未見古書記載,只有《魯班經》一書中有“瑰子式椅”的條目(胡德生)
此次秋拍中出現的此件玫瑰椅以黃花梨為材,椅背低于其它各式椅子,背板上以鏤雕龍紋為飾,座下設海棠形券口,接圓柱形四腿,架步步高升管腳棖,牙板上雕龍紋,造型簡潔大方,清麗雅致。此類椅擺法靈活多變,椅式延續時間較長,至清代后期還在制作,但傳世實物已不多見,此椅一出,必受矚目!
縱觀海內外古典家具拍賣市場,再結合專家評述,考慮到存世量和品級等因素,在座椅收藏中,藏家除需繼續關注寶座、官帽椅這樣的市場熱門品種外,還應將目光投向交椅和圈椅上,畢竟像交椅這樣存世量較少,且品級較高的坐具,收藏價值不言而喻。倘有精品上拍,必遭藏家追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