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間代理的藝術家名單中,高瑀的名字最能讓老板激動。不過不管他的熊貓GG多么值錢,高瑀還是按照一年一展的頻率勻速進行著,他說他現在能這么紅,八成是因為運氣好。文 王晴
星空間正在布展中。高瑀也從重慶來到了北京。自從8年前發明了自己這只有暴力傾向的熊貓之后,高瑀就變得異常忙碌。作品大賣,《打虎》過百萬,“熊貓小堂”中多元開發…… 高瑀到底想要干的是什么,似乎是很多人想要問的問題。
最堅強的泡沫
新展中,高瑀又從他著名的熊貓GG形象中剝離出了兩個新的形象,“這是我從2006年就開始設計的一個類似于文字游戲的方案, 如果把panda(熊貓)分開,它就可以被寫成 Peter Pan和Dada。 從這兩個詞組中不難看出, 它們都是反正統世界,反成人秩序的代名詞。而這,也正是我想表達的。”
這一系列作品中,高瑀為他的Peter Pan們找到了一些絕佳的“劇本”,畫廊的工作人員戲稱它們為“山寨名畫”,倒也不足為奇。像《老狼請客》這樣經典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傳統動畫,經過改編也被高瑀搬到了他的畫布上。這幅名為《最堅強的泡沫》仿佛在講述他的成名史:熊貓GG客串維納斯從海面娓娓升出,老狼攜兔子徐徐飄過,賊精的狐貍則早已在岸上伺機多時。高瑀笑談他給每個畫中的動物都找了一個現實中藝術界人士的名頭,如狐貍是奸詐的藝術品商人,兔子則像受擁有主流藝術話語權人“挾持”的藝術批評家們,跟著老狼到處跑。而高瑀,自然是人人想擁有的熊貓GG,他也是那顆最堅強最幸運的所謂的“泡沫”,升到現在市值不斷放大,倒也還算是單純大男孩一個。
畢竟是有理想的年輕人,高瑀的謙虛讓人意外,格外強調當初自己只是“混口飯吃”,當憤青太沉重,做普通人又對不起自己的天分,還是成為一個在做事情的社會青年最好。悉達多的故事被喜愛古典文學的高瑀興致勃勃地又講了一遍,局外人心態也被這位少年有為的藝術家上下玩兒轉。
“扔雪球”,確保擲地有聲
不可否認,星空間對其合作的數位藝術界“小星星”的多年打造的確是不遺余力。高瑀因為“趕上了那個年代”,成為了最幸運的一個。當初形容自己為一只可以被看好的潛力股的高瑀,現在的目標是做“中國茅臺”一樣的指標股,“茅臺就像中國的可口可樂,股價雖高瑀卻可以長期持有,”高瑀半開玩笑地說。2004年,組畫《長在紅旗下》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中以近20萬港幣的價格成交,從此,它的作者日漸成為亞洲藝術市場上當之無愧的“童星”,這之后他和他的熊貓GG被不斷開發,直到今年和著名洋酒品牌Absolut的過千萬合作,高瑀徹底闖了出來,在這個泡沫四濺的時代,扔出了一個擁有巨大利益的“雪球”,供經濟學家和藝術批評家們研究、聲討。商業也好,藝術也好,彌散在這兩者之間關于“跨界”的討伐太多,把它說成“合作”,也許更低調,也更契合,品牌有眼光,藝術家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
如果不專業,就先逗樂兒
三十而立。作為一名年輕藝術家,高瑀的故事已經被太多人傳播和艷羨。作為故事的主角,高瑀一直秉承著“把時代交給你的事兒干好”這一職業操守,“我是歪打誤撞過來的,心態上也一直比較平和,人生就是這樣,紅和不紅你都控制不了,你努力了半天,最后發現其實作為一個個體,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所以我覺得,只要把這個時代、社會,甚至咱們說這個‘游戲’對你的要求完成,你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不過,高瑀的商業價值讓他的名字成為了一種“聲音”,他也希望利用這個“便利”去做點事情,“藝術家在廣泛的社會生活中還是小眾的一群人,有時候他們的話語權還不如一個三四流的主流小明星,不過他們的娛樂價值觀導向對公眾的正面、先進的影響非常有限,所以藝術家有必要走到臺前來,分割公眾眼球,發出有益的社會聲音。”
這是高瑀為他正在策劃的一檔網絡談話節目做的鋪墊。他不怕別人說他不專業,因為他還有藝術家的名頭,他也不想成為主流趣味,因為他覺得那就會像“宋祖英上春晚”……
十句話太多,一句話讓你開花結果,高瑀不是一般的幸運。
“當一陳綺貞就成了。”
星空間畫廊至12月20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