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家薛松的“燒烤”拼貼作品令他在國際藝術界備受矚目。
薛松的藝術感呈現在面上,常以文化符號、畫報人物及中國書法為特征。不過表象并非實質。如果近看,觀者很容易就發現拼貼、素描、燒制、材料重組及其他經過精心琢磨的形式,這些組合最終傳遞出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信息,使觀者有機會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作品。
于薛松而言,中國書法是最佳的藝術形式。“那是藝術的最高形式,”他說,“我們中國人都知道,中國的詩歌與古代音樂作為具有2000年歷史的傳統文藝形式,實際上已未能延續下去。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書法有著非常厚重的傳統,也更富于含義。書法家是最高境界的畫家,中國藝術家基本都是很好的書法家。”薛松并沒有特別偏愛的當代藝術家。“我喜愛的藝術家非常之多!”他說。但他還是具體提到了明代的兩位書法家—八大山人與石濤,并表示他們是對他的創作影響最大的兩個人。
“對于Salvatore Ferragamo邀請我與他們合作,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把它視為一次挑戰,不僅對我自己,也對這個品牌而言。形式必須是油畫。我為此整整創作了一年。”他說。2009年8月間,薛松獲邀參觀了Salvatore Ferragamo總部,并于次年3月完成了作品。菲拉格慕的歷史資料館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這個品牌的前衛時尚實驗不僅走在當時時代的前沿,至今仍然處在潮流之中。
這次旅行兼調研回來后,他創作了一幅二虎圖;虎在中國文化與占星學里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在過去的創作中也使用過動物,這次選擇老虎,是因為今年為虎年,”他解釋說,“那是一幅四方形的繪畫,然后我從他們的主系列里挑了一個手袋,把畫復制上去。”這幅二虎圖的背景是書法文字及明代的水墨畫。如果近觀,你還能發現牡丹花即中國國花的拼貼。薛松又說,“每幅畫都有不同的創作期限。我采用拼貼,因此我無法確切地告訴你我在上頭各花了多少時間。每個細節都是手工完成的,另外我還需要研究材料與背景,然后采集更多的材料。”當被問及最喜歡的個人畫作時,這位45歲的藝術家笑了起來。“繪畫就像是我的孩子。只有自己滿意的作品,我才拿去展出,要不我就不拿出來給人看了。”
薛松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有過作品展。他的畫曾在商業性畫廊如上海的香格納畫廊(ShanghArt)、巴黎的私人博物館Espace Pierre Cardin以及英國駐北京使館展出。他說:“我舉辦個展最成功的兩個地方是古巴與俄羅斯。這兩國都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國當代藝術家一旦嶄露頭角,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在各大城市舉辦展覽。我也為自己在羅馬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感到驕傲。”
在上海,薛松認為將工作室開在莫干山路是最為理想的選擇。他在十六年前搬到這里。他說,“我每天都在這里待上七八個小時,想不愛它都不行。我是第一個搬到這個地產項目的藝術家,我獨自在這里過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那時候在這兒租下一個工作室還不算太貴。現在這里擠滿了本地的、北京的及外國藝術家的工作室、畫廊、咖啡館、音樂與設計商店、書店等等。過去十年我目睹了許多變遷,變化最大的一年是在2005年。這些變遷與上海這個城市自身的變化是同步的。過去大家只能在家創作,受此限制我們只能創作小型的作品。現在我們大可甩開臂膀搞規模很大的創作。我感覺自己真的老了,但是卻很開心,去年我還辦了個叫做‘從薛到今’(一種成長)的周年紀念派對。這一帶完全沒有夜生活,所以我不得不跑到外灘或是新天地找樂子。我喜歡新天地,因為那種混合了外地游客和本地人的氛圍很好。說起來有點好笑,我最喜歡的購物與吃飯的地方是香港銅鑼灣,因為那里到處都是年輕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