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民
在人類戰爭史上,戰功顯赫的將帥們繪就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經典傳奇的戰爭歷史影響著、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戰爭,見證著將帥們的智慧和武勇,鐫刻著將帥們的傳奇與業績。世人崇尚名將,愛戴名將,透過名將的經歷,分析名將導演的戰爭中每個細節、每個轉折、每個根源、每個結局,對未來戰爭都具有著深刻的意義。
展示名將的指揮藝術、個性風范、膽識雄略和輝煌戰果,能夠從更高的視野與更深的層次理解戰爭、認識戰爭、駕馭戰爭。
金秋十月,伴隨著豐碩果實的收倉入庫,畫家于雁賓的國畫《中國百將圖》也制作完畢,成功問世。中國古代、近現代在戰爭中,或對扭轉戰局、終結戰爭有絕對影響的元帥,或因以少勝多、出奇制勝而名垂青史的將軍,或抵御外辱、忠心報國的軍事豪杰,或統一華夏、矢志不渝,為社會進步、華夏繁榮做出重要貢獻的軍旅英雄,經過于雁賓的去偽存真、精篩細選,以百將雄姿躍然紙上,可謂是中國將帥的蔚然大觀。
《中國百將圖》典型塑造和細致刻畫了人們崇尚的將帥,諸如兵家鼻祖孫武、一代名將韓信、七退匈奴的衛青、所向披靡的楊業、抗金英雄岳鵬舉、民族英雄鄭成功……《中國百將圖》又一次喚醒了國人用正義消滅戰爭、用智勇驅逐侵略的民族精神,對于警惕外國入侵、保衛世界和平,具有著毋庸諱言的警示作用。
繼《水滸英雄畫卷》之后,畫家于雁賓又一次把目光轉向戰爭的歷史和歷史的戰爭。無疑地,他心中的英雄情節,正與現代社會亟須塑造民族品格、傳承華夏精神的社會需求一拍即合。
于雁賓,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日報社高級記者,吉林省文藝閱評小組專家。多年從事美術創作,擅長國畫花鳥、鞍馬、人物。
《中國百將圖》是于雁賓半年心血之作。透射著他擅于線描、精于造型、刻畫心理、熟于構圖的丹青特色。幾乎所有將領,都展現出龍行虎步的造型、圣意俠情的精湛刻畫。如畫武圣關羽,青龍刀、赤兔馬、丹鳳眼、過胸須,神威并重,卓然雄武,不容侵犯、威震華夏的英雄氣概耀人眼目。如畫岳飛,手執令旗、腰挎寶劍、紅氅白袍、銀胄鐵甲,雙腳佇立迎風冒雪,雙眉緊鎖遙望北方,統一河山、精忠報國的品格躍然紙上。如畫再造唐朝的郭子儀,依照記載,畫得白須紅氅、高大雄武、頂天立地、傲氣逼人。又如畫解放臺灣、功勛顯赫的鄭成功,雄視神州、不怒而威,一副傲視六合、吞吐八方的英雄氣概……《中國百將圖》堪稱對中國將帥的典型塑造,觀來令人心神并振、浮想聯翩。
為中國百將造像,必須深刻理解百將的人生經歷、生活習慣、戰爭中的作用、軍旅中的特征。特別是深入挖掘百將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相貌,并利用細節典型地表現百將的不同性格特征和歷史功績。于雁賓花大量時間研究了百將的歷史,成功地完成了百將的形象再造,不可不謂一件丹青盛事。
水墨的素質實際上就是藝術的根本性質的特點。水墨作為精神的表達與寄托,與西方傳統的再現相互對立。西方抽象藝術發展之后,使人們認識到作為一種人的圖畫,竟然可以表達有外表的視覺力度和內在的精神這兩種不同的方面。力是通過表面的形式傳達的。這個任務經過西方第一種抽象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兩個極端為代表以抽象表現主義和極少主義兩個極端為代表,在力的表現上取得重大進展,但是精神的顯現卻留有極大地發展空間,遠遠沒有完成。需要一種表面上似乎平淡、寧靜、隨意,而骨子里無限的深邃、堅韌、強悍。于雁賓的《中國百將圖》強烈地透射出其特有的深邃、堅韌、強悍。于雁賓的水墨不再是一種形式對于一時感情和動作的記錄,而是一個人的一生和一個時代的素養的凝結和匯集。它不再是以一種簡潔、明確的統一形式對一群人或大多數人的集體意識的統括,而是精細、微妙地留給每一個人在其間表達個性差異和人格狀態的無限空間。它不是一個藝術家作出一種具有影響力的形式對于廣大接受者的單向的誘惑和影響,而是由這件創作激起一次觀看的遭遇,使得觀察者從中不是受到給予和鉗制,是激發出觀者自己創造的欲望和個人理解世界、參悟人生的積極狀態,從而變成一個創造性的作者。也不是把創造性讓渡給作者,成為觀眾。這就是中國古代所說的筆墨對水墨中的一種性質的期許和呼吁。
于雁賓的《中國百將圖》踐行了對水墨中的一種性質的期許和呼吁。如畫戰國將領田單,畫家用“火牛破敵”的典型戰例表現人物,在田單的指揮下,數條壯碩威凜的黃牛角綁利刃,俯沖下山,顯得氣勢雄渾。戰國時期的大將廉頗曾居功自傲,誓與宰相藺相如勢不兩立,在宰相深明大義的感召下,廉頗幡然醒悟,認識到了“將相和”的至關重要,“肉袒負荊”留傳歷史佳話。于雁賓緊緊抓住這一場景,刻畫出年邁將軍廉頗手托荊條、赤膊跪拜宰相府門前坦誠請罪的畫面,令人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樊噲是西漢劉邦帳下猛將,曾勇闖鴻門宴、雄風震項羽。畫家畫出樊噲手擎盾牌、飛身進帳的動感畫面,使將軍樊噲的黑須怒眼與盾牌獅頭的長牙巨齒互相輝映,更加顯現出了大將樊噲的武勇神威。尉遲恭曾是民俗中的門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將領。于雁賓畫出的門神威凜有加、神貌并精,頭戴長鋒頭盔,身披火紅戰袍,左手執六節神鞭,右手抓丈八蛇矛,身后又襯一匹揚鬃長嘯的戰馬,真可謂雄武精壯、撼人心魄。
于雁賓擅于線描,所用線條剛勁有力、準確飄逸。細密處小筆勾畫,刻畫精密,開闊處大筆揮灑,虛中有實。充分顯現了他對中國畫用筆、用墨、用色的深刻領悟。神態的準確刻畫、性格的典型表現,加之不同朝代器物的典型設置,不同朝代鎧甲兵器的巧妙布陳,已經使《中國百將圖》人物浩氣雄渾、歷史意境深遠。而以不同面貌、不同姿勢、不同服飾、不同兵器賦予人物,使觀者一眼就能辨認出哪個朝代的哪位將領,并從精巧的布景提示中,回憶起哪次戰爭的歷史特征,更見畫家的歷史識見、文學造詣。我們已經真切地感到,在《中國百將圖》面前,強勁的歷史雄風、濃郁的華夏氣韻迎面襲來,使讀者猶如置身血雨腥風、刀霜劍雪的宏大戰場,立生壯氣、頓起豪情,禁不住跨上戰馬馳騁疆場,恨不能揮舞兵器血戰強敵!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將從《中國百將圖》中,再次領略勇武睿智的中華風骨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殷切希望于雁賓的古代鞍馬、人物獨樹一幟,創作出更加精湛的中國畫新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