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鄧芬作品《采梅圖》(33×97.5cm)拍出33.6萬元高價,均價超10萬元;高奇峰大作《孔雀開屏》(145×94cm)成交價313.6萬元……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榮寶齋拍賣會上,嶺南書畫成交情況令廣東行家咋舌,連連表示“我們都看不清市場”、“看定先”,并提出疑問——“到底誰在買藝術品”。秋拍前景樂觀,廣州嘉德已確定把估價提升至少15%,以迎接新一輪行情;畫商們反應卻各不一樣,或樂觀表示趁“水漲”獲“船高”機會,或埋怨拍賣行搶了風頭生意難做。
現象:嶺南書畫外地拍賣成交價步步高
“我們都不打算去參加北京的幾場大拍了,市場太驚人了,還是要看定先”,書畫行家鄺根明談及剛剛開啟的秋拍大潮時,以“瘋狂”來形容剛剛結束的榮寶齋拍賣會:“嶺南書畫成交價非常高,而且買家基本都是外地人,幾乎沒有廣東人。”鄺根明認為,書畫市場價格太高了,對于投資者來說根本沒有空間:“我真的很想知道,到底誰在買藝術品?”
“現在離春節禮品旺季很近,市場肯定旺,連琉璃廠也一派忙乎的景象,”一名北京行家如此表示。除了“禮品潮”外,行家們公認“市場錢太多”。“最近的畫價挺離譜,做生意的行家們除了考慮成本、入貨價外,還在乎是否有下家接手,肯定覺得看不清市場”,北京德美藝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楊心一表示,“這些買家資金非常充足,根本不考慮這個價格有沒有上升空間。”
廣州嘉德副總裁許習文認為,去年至今,全國各大拍賣行對嶺南書畫的推動力度加大,特別是中國嘉德和榮寶齋,但是不可否認現在市場上存在投機的心理。許習文表示,特別是長安畫派和金陵畫派的作品價格上漲幅度之大,令投資者認為價格仍無法與之比擬的嶺南書畫仍有利潤可圖,直接促進流動資金對嶺南書畫的投入。
原因:
游資入場成交增加
嶺南書畫在北京市場大出風頭,令市場人士對即將來到的廣東秋拍非常樂觀。不過,許習文認為廣東市場的嶺南書畫整體表現難及北京:“北京精選了嶺南幾大名家的精品,拍出的成績比較突出;而廣東拍賣會重點是嶺南書畫,畫家人數多、作品多,水平有高低,因此拍賣的總體效果很可能反而不如北京。”
本地市場過于保守
北京市場價格大漲,廣東也不會示弱。許習文表示,本次冬拍的拍品整體估價比夏拍提高15%以上。“我發現廣東市場以往對市場價格的認知過于保守”,許習文發現,以往被他保守估價為200萬元的黎雄才作品,最后拍賣成交價往往可超一倍,達到300萬~400萬元。
然而,市場熱火卻似乎并未燒及畫廊行業。三彩畫廊負責人張海生表示,拍賣市場表現突出,主要因為拍賣行是二級市場,每年幾次的公開拍賣把一級市場(畫廊)中的精品全部集中起來,價格自然呈現上漲狀態。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有的買家比較習慣到拍賣行買貨,主要是因為對畫廊的貨源并不了解。
很多人認為,行情好的時候正是出貨時,張海生卻表示:“出貨的只是炒家,畫廊經營者不會讓自己手上的貨源減少。”雖然并沒有過分關注拍賣市場,不過張海生認為,拍賣市場的價格變動帶動了畫廊的價格:“提價幅度當然不會大,但是一定會順應行情變化而水漲船高。”
也有畫商卻持抱怨態度:“拍賣行生意好,我們畫廊日子可難過了”。這名畫商表示,現在中青年畫家的作品賣不動,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到大師級作品上去,而大師的作品他們賣得并不高。“別以為拍賣行東西賣得好,畫廊就一定賣得好”,這名畫商表示,市場價格太高,商家沒什么利潤空間,不會去買貨;而自己送到拍賣行的貨,又總是被壓低起拍價,所以不愿意送拍了:“在市場可以賣5萬元的東西,拍賣行給你估價2萬元,誰干!”
專家談市: 預計這波行情會好到明年春拍
有市場人士擔憂目前的市場繁榮是一種“虛榮”,但是楊心一卻持正面的觀點:“市場好的時候,真正的好東西才會流出。”他舉例,比如一件書畫正常的市場估價可能超過1億元,甚至達到2億元,但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起拍價很可能只有2000萬元,賣家自然不愿意出貨;他們寧愿等到市場好時放出,很可能到時不但可以拍出2億元,甚至可以期望達到3億元或4億元。楊心一認為,本次秋拍的確已經表現這一猜測:“好東西的確出來不少了,比如北京保利這次推出的古代書畫,每一件都動輒在千萬元以上”。
另外,楊心一還認為,市場整體上漲,進入的成本增加,收藏者就會更謹慎成熟對待;而且市場變大了,其中隱藏的弊端才能暴露,才有修復的機會。不過楊心一預計這一波行情可能將持續到明年春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