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自然間的韻味,水彩畫是很能收到功效,但并不是說用色用水就可以得自然之神韻,工具材料固足以決定作品的形式,而風格與內在的情緒之表現,還待作者的修養與技巧的造詣。
我們隨時可以看到水彩畫,也不少有很熟練的,可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滿意這些畫。為什么?恐怕一幅好畫除熟練而外,還得要能造出一個境界,而境界并不是空中閣樓,任意捏造出來的。
所以作者的觀察能力是很重要的。能觀察才能表現,自然是如此的廣泛,因此地域的不同,陽光的明晦,一切就在無窮盡的變化。要表現這種變化與亦不同地域的色彩之特征,就得先領悟了這些。決非在外面先走馬看花回家去“閉門造車”,以曾經獲得的一套方式與公式,應用在任何環境上,任何題材上。如此畫風,怕會走到衰落的路上去。
幸喜宋步云先生的水彩畫正給了我們以真誠的感覺,地方色彩的表現極為充分。宋先生畫嘉陵江兼傳其神態。我們雖未能見得李思訓、吳道子的嘉陵江,然論江山云霧的氣勢,朝暮明晦的變幻,江岸灘頭的各種景態,纖夫一群群的俯伏同行與逆流掙扎,搬運工人,小買賣者,蕓蕓攘攘。宋先生確不加自己的成見,客觀地,忠實地描寫,想來是不僅能無愧于古人。
[作者簡介:吳作人(1908-1997年),生于江蘇省蘇州市,祖籍安徽省涇縣, 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讀于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1930年赴歐洲,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考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家美術學院白思天院長畫室學習。入學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畫大會考中獲金獎和桂冠生榮譽。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戰期間,隨校西遷重慶。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教務長,1955年任副院長,1958年出任院長,1979年任名譽院長。曾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1979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1985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曾連續當選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勛章”,1985年榮獲比利時王國王冠級榮譽勛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