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變態!”,人們在說某人的心理和平常人不一樣時,常脫口而出這個詞。作為一個人,應保持社會生活的常態,不能和大家共同的趨向想違背,否則就是另類,就有變態的嫌疑,就不合群了!
可是藝術卻不同,雖然每一門藝術都有它的規律,都有它的常態,但是就一件件藝術品而言,它的存在價值往往就在于它“變態”。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變態”就沒有藝術。我們去看藝術作品展覽,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說,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態”。作者的每一次創作都在“變態”。我們去看畫家的山水樹石 ,花鳥蟲魚,古今沒有相同的。我們看根雕或盆景藝術展,每一個作品,都有一個“態”。如果有兩件作品同一個態,那就是作者在模枋,在照抄。如果是摹仿名家的作品,那就是贗品。
藝術來源于生活,其實大自然就是千姿百態的。大自然中“態”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沒有想同的兩片樹葉。就是說,每片樹葉都有一個態。
書法中,每個字都有態,每一種書體都有態,每種書體里每個書家都有他的態。結構不同,線條不同,節奏不同,布局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態。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會變態,就沒有創造,也就沒有它存在的價值。
唐代書論家孫過庭的一段話,對書法的“態”體會最深。“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這段話通過比喻,把書法的“態”描寫得很生動。
書法上最有名的是王羲之蘭亭序里二十一個之字,每個都不一樣,也就是說,一個之字就有了二十一個態。這是最有名的“變態”的例子。
每個書家寫的字,態都不一樣,表現出來的感覺也就不一樣,顏真卿的字筆畫粗壯,中宮寬綽,讓人感覺雍容大肚,莊嚴雄偉。褚遂良的字筆畫細弱,用筆宛轉輕巧,給人柔弱的感覺,前人所謂如美女嬋娟,不勝羅綺。它們的字完全是相反的兩種姿態。
最善于變態的書家,我認為要稱宋代大書家米芾了。他的字,大小斜正,穿插自然,極富變化,字態萬千。欣賞他的書法,就好像是吃一頓豐富的大餐,很爽的。
變態體現著書家的藝術感覺力和創造力。沒有藝術感覺的人,他只是把字當作用的一種符號,端端正正,規規矩矩。這種人喜歡寫字的話,他是只是寫字匠,成不了藝術家,因為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當然,如果變得不是字了,也就超出我們說的范圍,那就不是變態,而是變質了!
書法之所以成為中國的國粹藝術,幾千年來,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乃至普通百姓都喜歡,就是因為它豐富多彩,變化萬千呢。你真正進入書法的領域,“玩體勢之多方”、“窮變態于毫端”,你就仿佛在過上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很愜意呢!
說變態
說變態
說變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