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藝術品的秋拍序幕已經徐徐展開,大江南北,正上演著辛苦半年之后的大戲。時逢朵云軒110周年的盛大慶典。值此之際,朵云軒拍賣公司2010年秋拍將于12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四季酒店盛大登場,此次秋拍共推出十余個專場,除傳統的書畫專場外,特別推出海派名家、當代海派、小品、成扇及廖天樓藏品專場,瓷雜專場,古籍善本專場,還特別為藏友們奉獻一場以金石為主題的專拍,拍品涵蓋印人書畫、篆刻及金石拓片三大類。當代藝術及油畫雕塑專場也將以全新面貌登場。
此次朵云軒的書畫專場,依然將近現代書畫作為整場秋拍的重鎮。近現代的崢嶸歲月、藝術家們的英氣風發,營造了藝術的千姿百態。徐悲鴻、齊白石、溥儒、張大千、吳湖帆、黃賓虹、潘天壽……這些個大師的藝術精彩神奇,讓人怡然忘情。

徐悲鴻 《柳蔭三駿》
徐悲鴻是現代繪畫之父,以其早年留法的素描功力,更注重畫面的寫實風格。其畫馬,結構嚴謹,勾勒與渲染相結合,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在近現代書畫專場中,《柳蔭三駿》,是徐氏難得一見的畫馬精品。往日,其單匹的立馬、奔馬為多見,而此幅中,柳蔭春郊,三匹駿馬或奔馳徘徊,或低首小憩,或揚鬃嘶鳴,構圖飽滿,十分少見。此圖作於1944年,正是抗戰勝利前夕,戰馬嘶鳴,其意無窮。

齊白石 《蝦嬉圖》
齊白石的《春暖圖》,是畫給其得意女弟子周婉的,具其上款的作品,多為白石老人的精心之作。是圖山茶花筆調秀雅,天真爛漫。《蝦嬉圖》、《墨蟹圖》,墨色玄然,蟹蝦自成一格,超越古人。他曾題畫曰:“余寄萍堂后,石側有井,井上余地平鋪秋苔,蒼綠錯雜,嘗有肥蟹橫行其上。余細觀之,蟹行其足一舉一踐,其足雖多,不亂規矩,世之畫此者不能知。”畫蝦亦是如此,白石老人60多歲時,不忘時時觀察池中魚蝦的各種姿態。為了便於觀察,他還在碗中養蝦。可見老人的寫生功夫!

李可染 春意濃
李可染《雨余夕陽》,墨色交融。他雖然自稱是苦學派,可是人極聰明,善於借鑒。李可染曾經對他的學生講述:“倫勃朗的油畫喜歡在一大片黑調子中突出一道亮光,十分奇特,我的黑山黑水中夾有一道白光正是從倫勃朗的油畫中得到的啟示,不過,我用我們傳統的筆墨表現出來了。”本場《雨余夕陽》就是用中國傳統筆墨表現的山水意境,秋樹斑斕之中,數間白墻黑瓦的小屋,卻是點睛之筆,黑者自黑,而白者卻越發的白了,“鳥鳴山更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黃胄 《養雞圖》

劉海粟 行書
其他如郭沫若的《行書》、黃胄《養雞圖》,前者大幅行書,揮灑自如,為近年來少見;后者作於70年代初期,正值畫家藝術盛期。黃胄的人物畫,大量反映西北少數民族生活和邊陲生活,象《養雞圖》這樣甜美的中國畫作品就比較難得。他的作品速寫感強,用線隨意自然,富有趣味。

謝稚柳 《橫塘野鶩》
謝稚柳的花鳥,眾所周知,早年學仿明代陳老蓮花鳥畫,而且幾能亂真。其實,他對宋代花鳥畫的興趣亦在滋生,對宋畫的臨寫也不曾懈怠。本場《橫塘野鶩》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荷塘鹡鸰》,則是他從宣和花鳥的工麗轉向清逸靈動的作品,大塊荷葉和鹡鸰、花瓣的虛實相映,色彩上的黑白對比,使得畫面流動起來,一切仿佛就在身邊眼前,可以呼之欲出,妙不可言。
幸得家屬之鼎力相助,朵云軒今秋又有朱屺瞻的數件精品。其中一件朱屺瞻的風景寫生冊,是老人早期留連於上海公園的遺墨,回味海上舊時的風貌——公園的石板凳、依稀的洋房,似曾相識,猶如海上舊夢。《集體勞動》,又是一種時代的屐痕,此畫作于1963年,正是屺老舉辦巡回畫展、赴江浙寫生的一年,“集體勞動干勁足,愛此景物不尋常”,當年的尋常景物,正是由於畫家的熱心腸,才會有今天的不尋常。

張大千 山澗高士
黃賓虹《山澗幽居》、鄭午昌《聽松居圖》的山水各擅勝場。前者筆墨交融,求的是筆外之旨;后者松巒飛瀑,畫的是境外之象。異曲同工,堪稱妙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余件由江浙滬名家為海上“寥天樓”所繪的巨幅繪畫,將整體亮相於本次秋拍而成為近現代書畫中的一個耀眼的亮點。這批作品特點有三:劉海粟的水墨《鯤鵬展翅》、關良《貴妃醉酒》、應野平《無限風光》、陳大羽《大地春》……皆尺幅巨大,旬為畫壇中的洪鐘大呂,十分罕見壯觀,是為其一。這些作品的創作年月,正處於“文革”之后,畫家們的藝術之春正被喚醒,所以這些作品,既有筆墨解禁之后的生澀,又不乏激情的噴涌,時代氣息濃郁,是為其二。來源可靠,保存良好,皆是首次步入藝術品市場。不但真,而且面貌嶄新,是為其三。值得藏家期待。
古代書畫集中了一批晚明至清代的書畫名家。張瑞圖的草書,用筆方折夸張,直入平出,采用折筆。本場《行草》,其字在形態上多取橫勢,字字緊密相依,行距疏朗,形成鮮明的疏密對比。

王鐸 《草書臨閣帖》
王鐸的書法沉雄遒健,章法上隨勢而變,欹正相生,大小錯落,充分體現了王鐸行草書高妙的筆墨功夫。細觀此幅《草書臨閣帖》,筆劃抑揚頓挫,變化豐富,承接映帶之間,疏密錯落極富匠心,且無刻意之痕,可說是其中年學“二王”的代表作之一。王鐸一生臨帖不止,其“寓臨於創”的探索精神,在古今書壇難能可貴。嘗自云:“登五岳然后知山,游海澳然后知海”,正是其書風的寫照。
林良的花鳥,傳世比較少見,是明代寫意畫派的先驅者,擅長水墨,花鳥中猶擅畫鷹,見著記載的有《雙鷹圖》、《鷹擊八哥圖》等,此幅《雪巖棲鷹》,水墨淋漓,幾乎不施色彩。雪景中雙鷹棲於巖石,沉著有力,雖作圖嚴謹,然“落筆往往皆成天趣”,顯示出一個宮廷畫家深厚的功底。
清代“揚州八怪”中,鄭板橋最工蘭竹,畫史上稱其蘭竹“清勁秀逸,頗得蕭爽之趣。”本場四尺整張《竹石圖》,瘦石篁竹,清高自傲,仿佛不食人間煙火,一洗凡塵。與之相反,黃慎的繪畫卻是入世的。他的畫,離生活很近,他著意漁翁纖夫,也留心乞丐販夫,粗筆揮寫,用筆奇峭,這是他的特色。《得利圖》則可謂黃慎人物畫風的代表。
吳昌碩是晚清畫家中集大成者,其繪畫專精花卉,亦能山水,偶作人物。其書法篆刻則最擅石鼓文。本場中《行書》,通篇五百多字,一氣呵成,剛健蒼勁,顯示出晚年深厚的功力。文徴明曾經以年近九十還能作蠅頭小楷而自傲,三百多年之后,晚年的吳昌碩亦能運筆如風,與文徴明不相上下,實書壇英雄。
同時期的畫家任伯年亦有佳作。任氏花鳥得明代陳淳、清八大山人、華嵒之長,闊筆細筆摻用,畫風清新活潑,活色生香。本場之《秋籬佳趣》,設色清淡與濃艷相間,以細筆作筆觸,作沒骨翎毛,極富神韻。
除此之外,2010朵云軒秋拍的名家成扇專場、海派精品專場、名家小品專場及海派當代專場,亦名家云集,別具一番天地。
繼2010年春拍成功推出印譜專場後,本次秋拍將為藏友們奉獻一場以金石為主題的專拍,拍品涵蓋印人書畫、篆刻及金石拓片三大類,計一百五十餘件作品。
本專場中,民國海派印人名頭齊,亮點多。吳昌碩、齊白石、禇德彝、童大年、趙叔孺、高野侯、丁輔之、王福廠、謝磊明、馬公愚、吳湖帆、談月色、鄧散木、朱復戡、王個簃、來楚生、陳巨來、韓登安、葉潞淵、方去疾等都有精彩之作亮相。
碑帖,古代美稱“貞石”,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同時又是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此次征集到的拍品,均為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善本碑帖,并有金石名家陸增祥、吳湖帆、童大年等考釋題記。本場印人篆刻印譜板塊,不求數量,力求品位,可謂流派紛呈,各具特色。其中有趙次閑、錢松、郭麐、吳文徵、吳山、徐三庚、趙仲穆、齊白石、趙叔孺、王福廠、吳石潛、葉品三、高野侯、謝磊明、張大千、陳子奮、趙古泥、鄧散木、汪大鐵、商承祚、陳巨來、方介堪、吳樸堂、方去疾等名家。其中不少都有著錄,值得藏友寶愛。
古籍善本專場共推出二百七十餘種善本佳拓、名家印譜、大家名跡珂羅版畫冊。有從來沒有面世的來自海外的孤珍精本,佳品云集,呈現大家,與收藏界文人雅士共賞。本屆專場中,《重校十無端巧合紅蕖記》為精品中之亮點。本書刊刻精美,傳世絕對稀少。《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僅北京圖書館藏吳梅跋的一部,不見他處有存,是真正的收藏家難得一見珍品。《孟東野集》十卷,明嘉靖丙申(十三年)秦禾刊板。白棉紙,標準嘉靖萬曆間書體精刊,印工上乘,品相完好。明萬曆刊《皇明北虜考》白棉紙印工好,書品完整。
本場200餘件瓷器古玩,囊括了明清各個時期的珍奇雅玩,以材質分,有瓷器、漆器、銅器、玉器,以工藝看,有木雕、竹刻、文房四寶,可以說是一應具全,精品薈萃。

乾隆珊瑚紅描金壽字花紋大吉瓶
瓷器中首推“乾隆珊瑚紅描金壽字花紋大吉瓶”,同一時期“乾隆青花三果紋梅瓶”,也是本場中的翹楚。本場之“雍正斗彩團花小蓋罐”,罐外滿繪不規則團花(俗稱皮球花)紋飾,設色典雅,雍容華貴,雍正朝斗彩瓷的技藝於此可見一絕。

元代楊茂製雕漆花紋香盒
漆器類則“元代楊茂製雕漆花紋圓形印盒”值得看好。木雕精品則有“黃楊木雕觀音”。本場中的“陳鳴遠製紫砂壺”,技巧嫻熟,器形小巧脫俗,色彩淡雅巧妙。玉雕器中以近代“翠雕花果紋草蟲蓋瓶”為最。文房一類有明張希黃製山水竹臂擱、乾隆松花石御銘硯、林清卿作山水田黃方章等,皆可圈可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