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張重要的照片或者繪畫作品中,其背景有一件文物品時,不少人會對這件東西好奇,并對它的去向關(guān)心,這張照片或者畫作也就成了此件物品的特殊“檔案”。而當(dāng)照片或者畫作中的那件東西出現(xiàn)在市場上時,也往往更容易引來眾人的目光。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很多人看中了這種特殊“檔案”所帶來的經(jīng)濟價值,借助高科技作假,這也提醒人們在看重這種特殊“檔案”的同時,也不能盲目相信。
畫作背景很特殊
在今年的藝術(shù)品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對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這對雙鶴香爐中,大鶴直立昂首,口銜桃枝;子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鶴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條狀藍釉,以掐絲作羽紋,飾綠嘴丹頂,翅可開合為蓋。底座藍釉鏨胎琺瑯為石,底飾綠白掐絲琺瑯浪花。
此器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相結(jié)合的工藝,充分體現(xiàn)了雍正時期妙至毫巔的藝術(shù)修為。當(dāng)香爐點起,煙會從鶴口緩緩飄出,縈縈繞繞,觀者仿如置身仙境一般。然而就是這組香爐,曾經(jīng)作為背景出現(xiàn)在19世紀西班牙藝術(shù)家為收藏家阿爾弗雷德·莫里森繪制的肖像中。
此器祥瑞之至,阿爾弗雷特對之也青睞有加,作為一位擁有眾多珍品的大藏家,阿爾弗雷特能夠選中這件藏品,無疑顯示出其重要性。這樣的例子,還有張大千在1963年繪制的《嘉藕圖》立軸。《嘉藕圖》為香港首屈一指的華人收藏家張宗憲先生的舊藏,張氏對此畫極為珍愛,視為“鎮(zhèn)宅之寶”。上世紀90年代初期,已故著名油畫家陳逸飛先生曾為張先生作油畫肖像,張氏即取張大千此幅作為背景,可見喜愛之深,有了陳逸飛先生的這張肖像畫作為“著錄”,此《嘉藕圖》最終以1030.4萬港元成交。而張宗憲選擇這張畫作為背景,顯然與畫幅中暗寓之意有關(guān):畫幅中一枝荷花開得十分燦爛,襯以旁邊幾朵仍含苞待放的花蕾,寓“一枝獨秀”之意。
作者合影可參考
除了藏家與自己的藏品“合影”受到追捧之外,一些作者或者鑒賞家與作品的合影也是重要的參考。2009年市場出現(xiàn)了一件王琦款廣陵花瑞圖瓷板,最終以49.5萬元的高價成交。花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宋范正敏曾在書中記載:“初夏,芍藥盛開,忽于 中得黃緣棱者四朵,士人呼為金腰帶,云數(shù)十年間或有一二朵,不常見也……蓋花瑞也。”宋代的揚州人不但愛種植芍藥,也喜愛簪戴、觀賞。每日拂曉,就有沾雨帶露的鮮花應(yīng)市。
這塊瓷板作于1925年,從人物的衣紋、石頭的皴法來看有黃慎的風(fēng)格,是王琦眾多作品中的精品。更為重要的是,與王琦同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的侄子——當(dāng)代著名陶瓷藝術(shù)家王錫良先生曾與該作品合影并題識,對這塊瓷板的評價頗高。這無疑也是受到藏家關(guān)注的重要原因。
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意識到合影提升拍品的重要性,許多拍品描述中都可以看到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香港蘇富比推出的徐悲鴻《放下你的鞭子》,成交價達到了7200萬港元。拍賣行特意展現(xiàn)了當(dāng)年徐悲鴻在這幅油畫之前與抗日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女主角王瑩的合影。
特殊檔案也要當(dāng)心
有人求畫、得畫后又請求與作者合影留念,并將字畫醒目昭示,這本是人之常情。有精明之人售畫時出具此類照片,以為佐證。這樣的作品自然成了經(jīng)作者本人親鑒的真跡無疑。從某種角度說,一張小小的照片比專家的鑒定證書還管用。不過這之中也有很多的“貓膩”,值得藏家警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利用Photoshop等工具進行后期加工,這無疑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造假方式,但是相比這種拙劣的方式,一些更加隱蔽的方式值得注意,特別是一些藏家會找畫家的家屬合影。由于種種原因,即使畫家的家屬了解到作品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是會礙于面子問題而勉強合影,但這卻成為了今后賣出的重要憑證,對于這種合影,藏家在拍賣市場上還是應(yīng)該引起警惕。
另外一種風(fēng)險,就是利用類似藏品的合影對于拍品進行“推銷”。例如在前兩年的拍賣市場上,有一件拍品,其描述就是“一張著名大收藏家仇炎之的老照片中,在仇炎之身后的文物柜之間亦有一件類似的”,這種描述無疑是非常具有誘惑性的,這說明拍賣的藏品與大藏家的珍品相似,并沒有提供有用的參考價值,不過還是容易讓不知情者上當(dāng)。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