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西泠秋拍彙集了竹木牙角、玉器文玩、佛像等兩百餘件拍品。所徵集的拍品無論是價值百萬的古琴、犀角還是價值萬餘的香盒、竹雕,都力求每件拍品有可賞、可玩之處。通過這些雅玩的收藏為生活帶來諸多或知識的豐富或情趣的享受。
古琴是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蹲裆斯{》有言:“琴為書室之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居士談古,若無古琴新琴亦須壁懸一床,無論能操??v不善操,亦當有琴……本次秋拍兩張古琴值得諸位藏家、琴家關注的。“疊山號鐘琴”出版於《古琴紀事圖錄》,清代以來多有著錄。吳景潮專門有《松風草堂謝琴詩鈔》。另外一把明代“鳴鳳”仲尼琴也是張音色極好的琴。發聲渾厚、韻味十足。琴面蛇腹紋相佈,古意盎然。



疊山號鐘
此張“疊山號鐘”琴曾出版於《古琴紀事圖錄》,于2000年在臺北鴻禧美術館展出。
此次展覽彙集海內外唐至近代百餘張古琴。此次活動的專家顧問團及圖錄撰稿人員包括李祥霆、吳釗、鄭珉中等著名古琴專家。認為此琴金徽玉軫、木質蒼古、顏色沉著泛紫、現存漆面雖為后修,底板以及部份琴面仍現出蛇腹紋。應為宋琴。對於收藏者來說,好琴不僅要具備形象,材良,具有“古”的特性,更應具備,聲音優美、動聽的內涵。這也是古琴最重要的生命力。而且這張“疊山號鐘”宋琴不僅僅有一般古物的收藏價值其音色和諧,音量適中。散音、按音、泛音都很舒悅、清亮,頗具金石之韻。非常適合演奏《長門怨》、《憶故人》等抒情性的樂曲。確是一張值得珍藏的好琴。

明·阿拉伯文爐瓶盒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香具

清·篆書宣德款鬲式爐
阿拉伯文爐瓶盒三件套較為難得,繼10年春拍之後,此次秋拍古玩專場又徵集到一套阿拉伯文爐瓶盒三件套。銅爐為虎眼橋耳爐,束頸、鼓腹,下承三乳足,造型和諧優雅。中部開光處刻飾以阿拉伯文,底部為“正德年製”四字款。銅瓶用以置香匙、香筷??趫A潤,長頸鼓腹,腹部開光處刻飾阿拉伯文。圓形香盒,蓋面中部為阿拉伯文,文字之外一周為捲草紋裝飾。乾隆年製銅胎掐絲琺瑯香具一套也值得香具藏家關注,在爐瓶盒之外還配上掐絲琺瑯香盤,頗為難得。另外還有篆書宣德款鬲式爐,銅質精良、雪花金內含。造型典雅、口徑頗大。

清·樂琴書以消憂款橋耳爐


清·水月居款筒式爐


清•雪花金壓經爐
樂琴書以消憂,是文人書齋中的生活情趣之所在,也是本次秋拍一款香爐的別致款識。此爐體形矮扁,兩個橋耳纖細流暢。口收腹鼓,平底承以三乳足。栗殼色皮上面遍佈有大小不一的金片。底款六字楷書“樂琴書以消憂”,字體端正大方,頗有碑體金石之氣。琴書相隨、松月相伴,清情雅意於物相寄,琴書侶、松月侶也是爐具中頗得文人喜愛的款識。“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水月居”款筒式爐是另一件獨具文心的玩爐。筒式爐身,線條簡雅、精練。爐壁厚薄適中,毫無拖贅感??谘赝庵眱仁眨瑲忭嵑睢H慊【€簡潔、明快,使人見之便覺優雅。一爐沉煙,可伴詩心清華。本次古玩雜件專場中的銅爐多是小巧別致、文人趣味濃厚。再如一只篆書宣德年製款壓經爐,銅質精良,雪花金于皮色中隱然而現,口沿飽滿,一條微妙的弧線向外微微翹出。兩隻扳耳,由粗至細富於變化,底款“宣德年製”篆書鑄款書寫感十足,極為精緻。
竹子是文人喜歡的東西,或悠然隨風、或靜而不動,皆可入書畫詩詞,及至竹材也是文人欣賞之物。竹肌瑩滑如玉、細膩緻密,金石翰墨之餘以刀代筆,心印於物。所製筆筒、臂擱、文玩擺件,經過時間的琢磨包漿沉著,更具古意。



明·鮑天成款犀角雕仙鹿杯
犀角雕作一直為眾多藏家所愛,此次拍品中不乏犀角精品。一件為明鮑天成款犀角雕仙鹿杯(5465),其用料考究,色澤古雅沉著,呈棕褐色。口沿一圈起線,向外撇出,內壁折沿向下漸窄。倒之放置,呈現為一頭臥坐的仙鹿。仙鹿張口向天,牙齒上顎皆生動細緻地刻出。鬍鬚分為五組細緻刻出,雙耳後翹貼於肩上,雙角後仰亦緊貼後背。後背背椎圓潤凸起,直到尾部。尾部絲毛中間捲起,並向兩側分開。四肢高浮雕,頗為粗壯,前後腿之間刻有祥雲,以示此鹿為非凡之物。

清·周芷巖製竹雕筆筒
竹刻之中周芷巖之所以被譽為家,以其刀走龍蛇,以刀代筆,於竹材之上,盡寫文人意氣。詩畫之間,意境幽遠。又如文人畫家一貫之傳統,常於作品之中兼論畫理淵源,為竹刻家中鳳毛麟角之人。本次秋拍古玩雜件專場中,一件周芷巖製竹雕筆筒值得藏家關注。此件作品(5041)雖尺寸小巧,卻能盡現畫意的同時,兼論古今畫趣之旨,實比同類單屬名款之作高出一籌。

清•群賢雅集竹雕香筒
群賢雅集竹雕香筒以透雕及陷地深刻之法,在小小的空間中刻繪豐富的雅集場景。庭院中有二十多個小人物。臨案作書者,神情自在,左手持筆吮墨,案頭筆墨紙硯都十分精緻寫實。觀畫者,三人相聚,顧盼相對,若有所語。涼亭內一人持扇而立,身後案上置以古琴、香幾上並置的各式香具,細緻入微。整個庭院在湖石桐蔭,四季花卉所圍繞,雙鹿、仙鶴悠然其中。小小的筆筒有如此生動之畫面,細緻到人物神情,案頭的擺設,真是竹雕中難得的佳作精品。

清•竹雕水牛擺件
竹雕水牛擺件巧選竹根平臥之勢,雕出一頭跪臥的水牛。牛身以大塊面圓雕製之,雙蹄側臥,牛尾巧借凸出的竹節,雕出頗能顯現凹凸的骨感。牛鼻套以繩子,繩子搭於牛背上,線繩琢刻絲絲分明。兩隻牛角以竹根製成,竹根之凹凸參差,剛好體現出牛角的質感。原配竹雕底座。此件與王世襄所編《竹刻鑒賞》140頁“竹根牧童臥牛”工藝、造型極為類似,為同一時期的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