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天價紀錄 中國力量
11月11日在英國倫敦一家拍賣行,一只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5160萬英鎊(約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意外創下中國藝術品在全球拍賣最高價格,而買家是中國內地藏家。業內人士認為,此項紀錄將是今年國內秋拍重要的前兆信息,在中國古代工藝品和中國書畫兩大板塊都將可能有天價拍品出現。
數據
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2800件拍品總成交額突破30億港元,中國書畫總成交額達4.07億港元。
中國嘉德日前發布消息,秋拍將推出5件石渠寶笈著錄清宮舊藏,估價超過千萬元的古代書畫作品達11件,其中包括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預計這次嘉德秋拍中國書畫成交額將達12億元。
今年春拍,國內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輕松入賬201.41億元,創造了歷史性新高,而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匡時、北京華辰4家公司成交總額高達66億元,其中北京保利總成交額超過33億元,刷新了中國藝術品單季拍賣成交額的世界紀錄。
此外,春拍中內地4家公司有4件中國書畫超過億元,其中保利有3件書畫拍品過億元,分別為元代王蒙的《秋山蕭寺圖》,以1.3664億元成交;清代錢維城手卷代表作《雁蕩圖》,以1.2992億元成交;北宋黃庭堅的《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嘉德推出的張大千絹畫《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
大事件
今年11月11日,在英國倫敦郊區一場私人遺產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由倫敦名不見經傳的BainBridges拍賣行公開拍賣,作為該拍賣行主持的“亞洲藝術展”的一個組成部分。據悉,拍賣行起先估計這只花瓶的價格在80萬-120萬英鎊之間,最終成交價高出估價近40倍,最終以4300萬英鎊(約6930萬美元)的天價成交!據悉,這是中國乃至亞洲藝術品迄今為止的全球最高成交價。
今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清乾隆長頸葫蘆瓶以2.5266億港元高價成交,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紀錄。該拍品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拍得。
今年6月3日晚11時,在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上,黃庭堅《砥柱銘》卷以8000萬元起拍,經過近70輪競價,落槌價定格在3.9億元,加上12%的傭金,總成交價達到了4.368億元。這一成交價遠遠超過了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創造的約2.3億元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的世界紀錄首次在國內誕生。
今年10月25日,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圓滿落幕。本次博覽會涵蓋了古器物、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中國寫實畫派與寫實繪畫、當代油畫等五大類共402件國寶精粹、民間藏珍及當代油畫精品,其中古器物部分涵蓋了瓷器、玉器、漆器、緙絲、琺瑯等所有品種,并以歷代皇家御用器物為主。元青花龍紋罐、清雍正黃釉青花梅瓶、清乾隆御覽之寶青玉璽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寶,清康熙緙絲黑地海水云龍紋儀仗用甲胄,均為首次面世。
博覽會的真正意義,并不僅僅局限于鑒賞與玩味,而是傳遞出一個東方文明復興的信號,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盡頭,中國經濟一掃金融危機的陰霾,在世界格局中開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世界藝術品市場也因為“中國力量”的勃興而被重新改寫。本屆博覽會,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片天地。
高端訪談
中國藝術品交易正在走向世界
國家畫院原副院長 趙榆
在近日倫敦拍賣會上,中國的瓷器拍出了5.5億元的天價,使中國文物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認知,也與西方藝術品價值更近了一步。今年5月,畢加索的《裸體、綠葉和半身像》在紐約佳士得拍出1.06億美元的天價,不僅刷新了今年2月由賈科梅蒂的雕塑《行走的人》創下的1.043億美元的世界紀錄,也成為全球最貴的藝術品。而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5.5億元的價格,從藝術品價值上來說,也更加接近了世界最高紀錄。趙榆說,這種比較雖然未必科學,畢加索的畫作僅有百年左右的歷史,而乾隆瓷器有著近300年的歷史,但從比較中,看到了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升值速度和升值空間。
分析今年的秋拍市場,會延續春拍的形式,但從目前各家征集的拍品情況來看,總體質量和數量沒有超過春拍,因此拍賣不會跟春拍相差很大,或者持平,或者比春拍稍弱。
因為市場是供求關系的反映,提供精品,數量大,情況就好。而要像春拍一樣天價拍品頻出,也是很難的。因為春季出現了4件億元拍品,這是高品質高價位的體現。
同時,秋拍中拍品的市場價位總體是會上升的,要比春拍高,因為市場的供應量達不到需求,所以會有所上升,這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文物藝術品投資是長線投資,短期內很難獲得效益,不管是書畫還是瓷器,其價位每年按20%的速度增值。整個世界的形勢還是好的,而有了這種世界價值的類比,也把中國文物與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與國際地位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