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瓷器高17厘米,重279克,雖然知道了年代,卻不知是個什么物件。
“乾隆年間瓷花瓶在倫敦拍出4.5億天價”當從電視及網絡上得知這個消息時,昆明的一位民間收藏家,突然想起了自己手上有一件祖輩傳下來的寶貝。只是自己“有眼不識寶”,除了覺得寶貝看上去年代比較久遠外,實在看不出,它究竟是個什么物件,生于哪個朝代?
于是,昨日他把“寶貝”里三層外三層裹了個嚴實,再用箱子小心裝好,帶到了云南省收藏家協會,請專家幫忙鑒定一下。
據該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介紹,寶貝是家里祖輩傳下來的,所以不知老祖宗是如何得到該寶貝。因為老祖宗是北方人,故猜測是從中原地區帶來的。家里人只知道是件老古董,也不知道值不值錢,一直收在箱子里放著,直到這次搬家才翻出來。
拆開層層包裹的布料,一眼看去,呈青綠色的寶貝底部是個鼎的形狀,看去更像農村用的香爐,上端則有兩個雕花類似“小塔”的形狀連接,“小塔”上還有兩個開口,看去像兩道小門。一時半會兒看不清這個造型獨特的寶貝究竟是何物件,大家暫且稱之為纏枝菊花鏤空瓷器。該瓷器高有17厘米,但總重量僅為279克。
在省收藏家協會會長李德昆的召集下,協會瓷器專業鑒定委員會的有關專家趕來了。細細觀察后,專家們介紹,該瓷器內外均施孔雀綠滿釉,分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面像鼎,上面像一個佛塔,外層為纏枝菊花鏤空,瓶身還有隱形圖案。“這樣造型獨特的瓷器我們都沒見過,大家認為可能是柴窯。”李德昆說。為驗證其出生年代,專家們還專門用瓷器鑒定儀器作了鑒定,鑒定結果顯示,該瓷器屬于宋代產物,與我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同屬于一個朝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