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半狄(左二)的熊貓藝術曾引發爭議(資料圖片)

用廢品組成的裝置作品《我熊貓》
當代藝術家趙半狄發起的“用我們的創造力換一座孤老院”活動開展
昨日下午,由當代藝術家趙半狄發起、河南美術館主辦、歷時半年多的“用我們的創造力換一座孤老院”活動作品展在河南美術館隆重開幕。華西都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在1500平米的展廳里布滿了來自河南、四川、北京、武漢、甘肅以及臺灣地區的青少年共數千件作品。作品形式多樣,有影像、裝置、油畫、圖片等,表現出孩子們卓越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自瑞士的國際收藏家烏利·希克拿出100萬元收藏孩子們的部分作品。趙半狄表示,中國收藏家的缺席,讓他感到“非常失望。”
創意PK:廢品做成熊貓“變形金剛”
在展覽現場,13歲的中學生過杰帶來的大型裝置作品《我·熊貓》吸引了最多人的注意:舊輪胎、舊電視機、舊音箱、舊電線等等焊接成一個熊貓的形狀,很有變形金剛的感覺。更妙的是,位于“熊貓頭部”的舊電視機里還重復放一段影像,過杰在里面侃侃而談他的慈善夢想:“雖然有人會看不起我爸爸的職業,但是我并不自卑。我會努力,爭取以后能幫助到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據悉,過杰來自鄭州西郊城鄉接合部,父母靠收廢品為生。對于自己的作品,過杰說:“這是我用三四個月的時間完成的,由于這些廢品是爸爸收來要賣錢的東西,一開始他對我的做法有點不理解,但是當他聽到這些作品的售賣所得將捐獻一座孤老院,就非常支持我的做法了。”既然是以熊貓為主題,肯定少不了熊貓家鄉四川的青少年的參與,占據展廳大門口大半壁江山的大型裝置作品《宅在成都》,讓不少人駐足觀賞:廢舊的報紙、樹枝、鐵絲、布料,“創造”出一群涮火鍋、打麻將、唱川劇等活潑有趣的熊貓,快樂地宅居在以一棵“大樹”為中心的家園里。據展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大作品主要是由來自成都市及都江堰少年宮的3000多名青少年共同完成的。
寶島女生用熊貓“牽線”
來自寶島臺灣的四位女中學生帶來了四幅繪畫。她們表示非常喜歡大熊貓,還專程到動物園去看過赴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其中臺灣師大附中羅晨心的作品《牽線》:一根紅線將兩個位于畫面兩端的女孩子緊緊牽在一起,而連接點就是大熊貓。來自鄭州51中的四位女生專門為這次活動組成一個“熊貓微笑”歌唱組合,創作出一首名為《熊貓夢想》的單曲,灌制成唱片。她們還像明星那樣搞起了現場簽售,并對大家說:“希望大家喜歡我們的音樂,并支持我們的孤老院計劃夢想成真。”不到兩分鐘,購買的人就排成了長隊。
幕后披露:國際藏家當場拿出百萬
據趙半狄介紹,該活動自今年6月1日在河南發起以來,吸引了全國各地共超過15000名青少年的參與。此次最終選出參展的幾千件作品的售賣所得,將全部用于捐建一座位于黃河邊的孤老院。孤老院的選址已初步確定,將修建在開封縣或者蘭考縣。他說:“我們已經去這兩個地方多次,與當地有關部門交流,他們都非常支持并感謝我們做這件事。”對于孤老院最終落成的時間,他表示:“預計明年年底之前建成。”據趙半狄的助理杜小姐透露,“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我們是大富商,了解后得知是一個當代藝術家發起的公益藝術活動,更加歡迎我們,因為小朋友的創意參與,還體現青少年對老年人的關愛。”當被問到這樣一個以熊貓為主題的藝術公益活動,為什么選擇河南,趙半狄解釋說:“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能以熊貓為主題做一些公益藝術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來自瑞士的國際收藏家烏利·希克在展覽現場,拿出100萬人民幣支票遞交給河南美術館館長,表示對孩子們藝術作品的認可和對該項公益活動的支持,贏得現場最熱烈的掌聲。趙半狄對記者表示:“我其實喜憂參半,喜的是,看到孩子們這么優秀的藝術創作力,而且得到了國際收藏家的認可,使得捐助孤老院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憂的是,之前很多國內收藏家向我表示對孩子們的作品感興趣,但是今天開展他們卻一一缺席,讓人失望。我覺得他們缺乏欣賞眼光。其實,孩子們充滿童真和幻想,他們的作品絕對有藝術欣賞價值,甚至比起一些專業的藝術家,也毫不遜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