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將于2010年11月中旬拉開帷幕,包括中國書畫(近1500件)、瓷器工藝品(近1100件)、古籍善本(近300件)、中國油畫及雕塑(340余件)、郵品錢幣銅鏡(近5000件)、珠寶翡翠(近60件)以及首次推出的腕表(110余件)門類的拍品將齊齊亮相。屆時,近現代書畫部分,將重磅推出“長安畫派”靈魂人物石魯的十余件精品佳作,為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亦是本次秋拍近現代書畫部分的重要看點。
據悉,預展將于11月17日至19日舉行,隨后11月20日至23日舉行拍賣,展拍地點均為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郵品錢幣銅鏡部分將于11月10日至11日舉行預展,12日至17日舉行拍賣,展拍地點均為北京國際飯店)。
石魯(1919-1982),四川仁壽人,原名馮亞衍,因慕石濤、魯迅之品格,遂以“石魯”為名。石魯在五、六十年代即以《轉戰陜北》等巨幅革命歷史畫名揚畫壇。文革期間因患病及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中斷藝術創作,直到七十年代方重拾畫筆,并形成了后期獨特的藝術風格。此次秋拍中國嘉德呈現的石魯拍品的重中之重,即為其后期的繪畫作品,創作于1975年的《芝蘭書畫卷》。

石魯 作品
該卷高四十公分,長近九米,是目前所知石魯尺幅最長的手卷作品,殊為難得。圖繪三五株聚散疏密、掩映穿插的墨蘭,蘭葉分合交叉、俯仰伸展。畫家以中鋒、側峰、顫筆并用,以線構面,運筆之道全來自書法。此時,畫家已完全拋棄先前作畫的形、神、意兼顧,徹底邁向了寫意,而且是特別強調個性抒發的大寫意。卷中書法題詞肥或瘦,似刀斫斧劈,用筆與蘭花相呼應,又與畫的十幾方形式各異的印章有機融合,風格蒼健奇崛又不失雅致。
石魯后期寫意畫的特殊形態,與其文革中所遭受的駭人迫害直接相關。《孔子家語》載孔子頌蘭:“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窮而改節。”畫家此幅以蘭花為題,正是借物抒懷,展現自己直面逆境的錚錚傲骨,彰顯自我的人格襟抱。如畫家自己所說:“沒有這個時代,不會有這些東西。有了這個‘文革時代’,偏偏又遇到我這個不服氣的個性,就出了這些東西。”
另一件重要拍品,作于1954年的《移山圖》,則是奠定石魯藝術史地位的代表作品。圖中,石魯運用大刀闊斧的拖泥帶水皴法,施以濃重的礦物色,在大片的土黃里突出表現了拖拉機手“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畫面帶著濃重的高原氣息和勞動色彩,而干濕并用,骨肉渾成,氣到勢和,在徹底革新了中國山水畫柔弱審美傳統的同時,賦予了長安畫派一種全新的,具有厚重生命力的藝術魅力。
《華山下棋亭》是石魯六十年代的山水精品。畫中保留了華山下棋亭的基本景致,但真實繁雜的細節卻加以虛化。全作不見清晰的物象,朦朧間,眼前奔涌的只是華山巍然雄奇的飄渺意境,顯示出畫家自五十年代末進入六十年代,逐步擺脫對現實的謹嚴描繪,而轉向筆墨氣韻和詩情畫意的追求,開始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
人物畫作《采桑女》是石魯1965年4月與何海霞、趙望云等人赴陜西蠶鄉安康體驗生活時的創作,畫幅上亦有何海霞十余年后觀此畫時所作題記。除此之外,另有石魯憶寫延安生活的《小米加步槍》,為中國著名文藝理論家王朝聞所作《行書七言聯》,1961年作于杭州的水墨山水《青山出云圖》等等。
2010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石魯巨制《高山仰止》以3192萬成交,創出畫家拍場成交新紀錄。此次秋拍,石魯書畫精品首次以如此規模集中亮相,相信將會吸引藏家們的熱切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