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玉《青花盆與菊》估價待詢
2010年佳士得【中國二十世紀藝術】秋季拍賣將于11月27日(晚間)及28日(日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盛大舉行。據悉,本季整個【亞洲當代藝術與中國二十世紀藝術】秋拍將繼續呈獻來自各國超過450件的佳作,預計成交額超過3億港元(3,800萬美元)。
二十世紀是中國藝術歷程一個極關鍵的轉折和奠基時期,藝術家群致力融合中西美術體系的優點,以油畫媒材進行創作,融匯中國傳統水墨及文化特質,奠定了現代中國油畫藝術的堅實發展基礎。百年藝術進程中,名家輩出,經典涌現,因此吸引藏家注意,使藝術市場持續攀升,屢創佳績。佳士得本季搜羅的作品,同樣是經過嚴格篩選,具備博物館級的收藏價值,在美術史有重要地位,勢將掀起藏家興趣和市場注目,為中國現代藝術締造更多世界拍賣紀錄, 以下是部分重要精選作品:
中國傳統美學的抽象元素
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理念,和現代抽象藝術的追求有共通之處。書法對線條、字體的探索,是追求造型、構圖的美感;繪畫講究「墨分五彩」、瓷器釉色的細膩轉換,是探求色彩的表現性和情感,和1950年代流行的抽象藝術不謀而合。中國現代藝術家群植根傳統,結合現代媒材,呈現中國藝術的抽象元素,成就的不單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復興,更成為中西、古今藝術的交匯點。本季秋拍的常玉、朱銘及王沂東作品就是當中的典范。
常玉(1901–1966)《青花盆與菊》,選用了中國文人畫的靜物主題,同時注重形式美感。菊花枝椏交錯,是從書法筆勢的勾勒頓挫轉換而來,再演化為線條的抽象美感,也有隱喻中國文化中菊花不畏秋霞的傲骨。畫面空間極度的精純凈化,高明度的純紅和米黃色彩,對比強烈,色彩組合構成一種空間關系,同時呈現一種情景和氣氛。(估價待詢)
朱銘(生于1938年)《掰開太極》高達三米,造型具量感,起伏變化的雕刻面和兩個對拆個體的牽引關系,使作品具備西方立體派的造型特色,又能引發觀者聯想到太極的動感和速度。太極的抽象精神,在造型藝術得到具體演繹。(估價:港幣10,000,000 – 18,000,000 / 美元1,282,100 – 2,307,700)此次秋拍將有超過20件朱銘作品。

王沂東《山里的新娘》估價:港幣4,500,000 – 6,500,000
王沂東(生于1955年)《山里的新娘》有別于一般的寫實作品,在寫實、故事主題以外,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同時建立嶄新的空間關系和美感體驗。兩個主角的身體和衣服色彩,把畫面空間分割成兩個左右對稱面。背景具民族色彩的裝飾和雪地背景又構成上下對稱面,構圖具建筑、結構美感。人物衣服的紅、黑色彩,有強烈的對比,把畫面劃分為不同的幾何空間,增強表現力,使作品同時具備抽象藝術的特質。(估價:港幣4,500,000 – 6,500,000 / 美元576,900 – 833,300)

陳澄波《太湖別墅》估價:港幣 18,000,000 – 26,000,000
華人風景繪畫
變幻萬千的自然風景不論在東方、西方美術史上,皆是歷代畫家追尋藝術創作的靈感、題材。基于東西地理環境、文化思想以及媒材運用等差異,中國傳統充滿意境的山水畫和西方色彩多變風景油畫各有千秋,充分表現民族的特點。二十世紀初留學回歸的華人藝術家,正站在中國傳統書畫與現代繪畫的交叉口,如何建立中西兼容,具「時代性」、「民族性」及「個人風格」的中國現代藝術,成為當時藝術家共同關心的議題。本季中國二十世紀藝術的一個重要主題是華人風景繪畫,風景畫是實踐現代中國藝術革新的重點主題。佳士得秋拍呈獻二十世紀藝術先驅陳澄波、吳冠中及趙無極的重要佳作,呈現藝術家對自然風景的嶄新演繹。
創作于1929年的《太湖別墅》是陳澄波(1895-1947)旅居上海時期的重要代表作,描繪了太湖的特殊歷史背景,有力表現藝術家個人對風景畫的創作理念,就是強調地域特殊的時代精神與人文風光。陳澄波從自然觀察中提煉個人對太湖之感,以中國傳統「一河兩岸」式的構圖入畫,加入濃厚強烈而富動感的油畫筆觸,結合中國傳統山水畫概念化的點、線形式,創造出生動、富感染力,又能反映1920年代上海太湖風光的代表作。(估價:港幣 18,000,000 – 26,000,000 / 美元2,307,700 – 3,333,300)

吳冠中《御花園 - 故宮白皮松》
吳冠中(1919–2010)創作的風景畫在「具象」與「抽象」有獨到的見解,《御花園 - 故宮白皮松》充分體現吳冠中「風箏不斷線」、根植于具象,超越具象,又回歸具象的創作宏旨。創作于1976年《御花園 - 故宮白皮松》中融合了抽象、表現性的色彩線條,但同時仍保有較強的具象敘事元素,以及具象風景隱含的幾何、色彩美感,具體呈現故宮御花園的景觀。白皮松和山石巖在吳冠中形式美的詮釋下,形成鱗次櫛比、參差錯落的色彩層次,具有視覺感染力的獨特意象,傳達一種美感的體驗,作品也因此由「摸擬 - 真像」躍升到「創造 - 真美」的藝術層次。吳冠中融會尚塞風景畫中的穿透視點,以「前樹后屋」的構圖方式,突顯白皮松及山石巖的紋理,就是山石頂屋檐飛揚的御景亭也被壓縮至畫面的邊緣。樹和石占據了整個畫面,突顯了一種雄偉挺拔之氣勢,緊湊險峻的畫面氣氛。吳冠中不再把自己的藝術表現局限于「形似」或是「模擬」,而是從自然,提煉出一種色彩、空間、線條的美感、表現風景所隱藏著的生機、氣韻,走上一個瑰麗萬千的新境界。(估價:港幣 9,000,000 – 12,000,000 / 美元 1,153,800 – 1,538,500)
吳冠中及趙無極(生于1920年)畢業于林風眠創辦的杭州藝專,校園附近的西湖風光培養了他們對大自然細膩的觀察,孕育了一份真誠的愛,更成為他們日后創作中的重要題材。趙無極把關于大自然風景的憧憬與感受升華為抽象語言,將西方抽象繪畫的理解東方化,使中西藝術在精神上得以融通。1960年之后,趙無極的繪畫風格進入完全抽象的發展過程,1973年以后更進入一個新的表現階段。《15-2-73》有一種虛靜忘我的精神意境,又有一種中國哲學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趙無極站在畫布前,彷佛置身于大千世界中,冥想大自然中山河大地,在億萬年來時間的長流中,隨著氣候環境變遷而形成今天的模樣,其歷史也許比人類生命的誕生更早。趙氏把個人的感悟及東方哲學通過繪畫表達,形成以東方傳統為根基的抽象形態繪畫。《15-2-73》中明快的色彩,橄欖綠、象牙色、灰紫色、棕黑色、灰白色,隨藝術家的想象,拼湊組合,色彩或濃或淡、若輕若重,可見藝術家不斷了解油畫,不斷克服油彩的限制,讓油彩馴服于他的心象,創作出自由的空間。《15-2-73》是一個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但迭印出一個充滿生命律動的自然世界,讓人生發許多投射了審美聯想的幻覺,從畫中看到變化的廣袤自然。(估價:港幣2,500,000 – 3,000,000 / 美元320,500 – 384,600)
預展:
10月2日至8日 香港香港佳士得辦事處
10月24日至25 日北京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
10月27日至28 日上海上海四季酒店
10月30日 廈門謙記古美術館
11月20日至21日 臺北富邦國際會議中心
11月25日至12月1日 香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亞洲當代藝術與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11月27日(星期六)晚上7時
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11月28日(星期日)上午10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