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誠軒拍賣將于11月21至22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2010年秋季拍賣會,共推出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油畫雕塑及郵品錢幣(11月13至16日)四個項目,共計九個專場。
中國書畫六百余件拍品,分為成扇、書畫(一)、(二)三個專場。齊白石1930年代早期的《雜畫冊》,繪彩石、水草甲蟲、河蚌、藤蘿、秋海棠等,為其“衰年變法”時期獨創的“紅花墨葉”風格,其中兩開出版于1967年《畫人·齊白石》、1982年《齊白石畫集》等書,是一件流傳有緒的精品。人物畫《鐵拐李》見錄于《齊白石全集》等畫冊,朱色葫蘆、赭色面目,身體只憑墨線勾出,筆墨精煉酣暢,畫贈同鄉畫家、好友高希舜。《牽牛花》作于1920年,上款為京城名士齊如山,是迄今所見白石最早的牽牛花題材作品之一。
張大千數幅重要山水作品參拍。《青城丈人峰》作于1946年,山體以北宗斧劈皴為之,有北宋山水構圖之趣,樹叢和近景山林則以董、巨筆法畫出,數段繚繞山間的云霧打斷一貫而下的巨峰構圖,為剛健雄渾的北宗風格增添幾分婉約明麗,形成其獨特個人面貌。1938年作于李秋君歐湘館中的《波聲起岸千尺寒》,倒C型絕壁立于畫右,寒水落,危崖出,崖頂高士倚松而立,構圖奇絕,意境蒼茫高古。
傅抱石《觀云圖》作于1943年,為典型金剛坡時期風格,題材取意于石濤詩“白云自是如情物,隨我枯心縹緲中”,高士駐足山巔俯瞰山腰云海,格調幽遠。同樣寫石濤詩意的《入眼荒寒一灑然》是畫家變法時期重要作品,學者葉宗鎬認為這類“求變、求新時期創作的作品”“是非常罕見的,也是最為難得,最為珍貴的”。《觀云圖》、《入眼荒寒一灑然》畫家均自題簽條,1940年代前期傅抱石在重慶、成都等地頻頻辦展,兩幅作品或為當時參展之作。
李可染畫贈好友黃永玉全家的《青林夕照中》是一幅精彩的晚年山水作品。積墨法層層染就巨峰迎面而立,飛瀑旁掛,山澗潺潺,畫面焦點置于愛晚亭,光線照射樹木產生的逆光效果明暗層次豐富,人物周身施以點點赭色,不著痕跡地渲染出日暮余暉。此季吳冠中作品尤其精彩:《接天蓮葉》作于1990年,是其同題材畫作中最大的一幅,全畫如云行水流,經營繁密的結構世界,節奏強烈而充滿流動感。創作于同一時期、多次出版的力作《林》表現蓊郁森林,以多變的筆觸,自由的色調,在疏密縱橫、墨彩相映間,彰顯出樹木挺拔向上之生命力。作于2002年的《殘陽如血》畫皖南民居,夕陽晚霞中,星羅棋布的民居散發出神秘的光芒,是畫家為行將消失的古鎮所唱的挽歌。
黃賓虹、潘天壽、徐悲鴻、石魯、陳少梅、陸儼少、謝稚柳等名家皆有力作參拍。天津美術出版社舊藏黃賓虹《溪山靜觀》黝黑靜穆;潘天壽作于1945年的《無量壽佛》筆墨簡約,人物神態躍然紙上,《和平》則采用少見圓光形式,以和平鴿寄托美好希望;徐悲鴻《奔馬》繪于1947年,英姿颯爽,以成對組合呈現,極為罕見;石魯畫贈趙振川新婚的《華岳松風》配以少見的朱砂長題;陳少梅《空山濯足》數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幾乎見載于畫家所有重要出版物;陸儼少《蜀川十景冊》將蜀地山水表現得豐富多姿;謝稚柳作于1964年的《熱風吹雨灑江天》是其少見的毛主席詩意作品,實屬謝氏風華盛年之佳構。
瓷器工藝品專場共百余件拍品。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罐,無論尺寸、造型、紋飾,均與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者相同,畫工流暢明快,釉色白中泛青,此罐原發現于德國,曾被改作油燈,經百年輾轉流散仍保存完好,實屬不易。明成化雪花藍地孔雀綠刻花魚藻紋大罐,體型碩大,工藝復雜,魚藻紋刻劃鮮活靈動,米糊底體現出成化朝的鮮明特征,品種尤屬罕見,同類器僅見大英博物館藏刻花云龍紋大蓋盒,拍品逾五百年來竟無破損,品相保存尚佳,極為珍貴難得。清雍正斗彩如意多壽紋杯,胎薄體輕,釉質瑩潤,繪三組壽桃如意紋飾,成對保存良好,頗為難得。清乾隆天藍釉雙耳壺,器型端正典雅,釉色勻凈肥腴,屬乾隆官窯單色釉精品,先后為美國收藏家福斯、戈爾德斯密特遞藏,流傳有緒,相當名貴。
歷代工藝品匯集竹、木、牙、角、漆、玉、金銅器等佳作。元剔紅四季花卉紋托盤,內外刻梅花、牡丹、菊花等四季花卉,堆漆肥厚,刀法明快,元代漆器傳世較少,歷來均被視為收藏珍品,拍品保存完好無變形,且相同器形不見于中、日兩國公私收藏,實為罕見。清乾隆掐絲琺瑯胡桂書畫合璧御制詩桌屏,外框鏨花鎏金纏枝蓮紋,一面掐絲琺瑯茆舍閑情、秋江獨釣畫意,另面搭配乾隆御制詩,書畫合璧,為宮廷文房佳器,此桌屏尺寸小且成對保存,極為稀有。清中期黃楊木雕福在眼前立像,鐵拐李左手扶拐右手捧蝠,雕工精細繁縟,衣紋流暢,須眉畢現,為清代黃楊木雕之杰作。清中期隨形田黃方章,桔皮黃色,石質溫潤凝膩。清早期玉雕填金彩四君子詩文筆筒,取大塊玉料整挖而成,四面開光內以陰刻填金法飾梅、蘭、竹、菊四君子詩文圖,雕工精湛,意境古雅,原配硬木座與金、玉質感相得益彰,為文房雅玩之佳品。
油畫雕塑專場佳作云集。顏文樑1955年創作的《屏風山療養院》,為著錄明確的顏氏畫作,曾被收錄在1982年出版的《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顏文樑》中,是畫家少見的室內場景題材;吳大羽《無題-36(綠菊)》屬于其存世極少的大幅創作,以綠色為主色調,和常見的藍色調畫作不同,尤為難得。
本次林風眠作品涉及題材廣泛:《山水》曾參加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林風眠90歲回顧大展;《江邊風景》來源清晰且著錄于多本重要畫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定居上海后,古裝仕女成為林風眠彩墨創作中偏愛的題材,《樂音仕女》是此時期佳作,一組四幅,尤為難得。《理鬢圖》中溫柔婉約、恬靜嫻雅的古典仕女形象,集中體現了林風眠對東方女性美與韻致的理想。靜物是林風眠鼎盛期的典型題材,據現藏者林風眠義女馮葉介紹,本幅《靜物》屬林風眠從不示人的自藏,為其靜物題材模板。
《霸王別姬》在丁衍庸僅有的七幅戲劇題材油畫作品中,描繪人物最多,集丁氏匯通中西藝術之大成。秦宣夫創作于1944年的《磁器口》,尺幅巨大,彌足珍貴。此外,潘玉良、關良、朱德群、胡善余等亦有佳作呈現。
王沂東1995年創作的《待嫁的女孩》,是其農村婚慶場景題材的經典之作,曾參加1997年澳門市政廳舉辦的“鄉土情懷——王沂東、艾軒油畫展”,畫中待嫁女孩的眼神與表情豐富,凸顯出畫家追求唯美和浪漫的寫實主義情懷。楊飛云1980年代創作的《青春活力》、《鴻雁》是其早期經典之作。《青春活力》集中呈現了純粹的古典語匯,畫面以經典的濃稠色調統領,強調整體感。《鴻雁》中的女子,在細膩精致的描繪下,顯現出理想主義的沉靜和高貴。
當代藝術中,《偉人像》是曾梵志亂筆風格的代表作,也是唯一一幅描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五人的集體肖像畫,畫中幾條貫穿畫面的線條,正好通過眼睛等部位,象是要串連他們在精神譜系上的關系。嚴培明1992年創作的《無題》,反覆涂抹的顏料層,厚重得象是浮雕,狂暴的筆觸,帶有表現主義的影子。《45.5個人造隕石坑于其45.5億歲的行星: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3號,展廳室內處的處理》,是蔡國強為他第一次在亞洲以外實施爆破計劃所作的草圖,均不容錯過。
錢幣郵品部分共四個專場,推出拍品約4,000件。
古錢數量480余件,先秦貨幣、清咸豐大錢不乏精品。其中征集自海外的美國邱文明牧師舊藏清乾隆、咸豐、同治、光緒年錢樹20件,如此多品種錢樹同時出現于拍賣會尚屬首次。銀錠188件,其中,乾隆四十一年江蘇無錫縣50兩陰刻錠,咸豐八年江蘇金匱縣50兩陰刻錠將格外奪目。
機制金銀幣共有千余件拍品。一枚征集自海外資深收藏家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GIORGI簽字版樣幣”,是清朝錢幣中唯一L. GIORGI簽字版樣幣,早因藏家盛名和重要出版而蜚聲海內外,珍罕之至。由浙江省臺州市古玩商會珍藏之中國機制幣精品專題中,最引人入勝的為:“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品相較佳,是近代機制幣流通幣中的大珍品;“光緒三十三年北洋光緒元寶庫平壹兩”銀幣樣幣,是北洋系列銀幣中最為稀有的品種;“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樣幣”,為清政府唯一官方鑄造的正式金幣,存世稀少。
紙幣專場拍品近千件。其中的重點拍品有:光緒丙午年造“李鴻章像北洋經武銀號庫平足銀三兩銀票樣票”一枚,此行名票各類文獻均無記載,國內拍賣會首次出現,甚為珍罕;香港收藏家王劍平“中國通商銀行紙幣”專題中含各種版別的通商銀行紙幣一百六十余枚,是目前所見通商銀行紙幣框架最完整、品種最豐富的專題收藏。
郵品專場拍品一千余項。其中十四件新發現的孫中山民國元年公務信函,原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著名書畫家江兆申藏品,信函均書寫于民國元年上半年,當時正是辛亥起義未久,新舊政權和南北政府交替之際,這些信函的內容堪稱民國初年史料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1946年蘇皖邊區第一版毛澤東像未發行紅色5分“便”字郵票一枚,習稱“紅便郵”,是解放區郵票中的著名珍郵。新中國版塊亦有諸多精品呈現,如紀94M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紀94梅蘭芳無齒郵票帶廠銘十方連大全套、文7郵票十四枚帶廠銘全套以及大量編號、JT郵票與小型張,都是郵品收藏者的最佳選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