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誠軒拍賣將于11月21至22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2010年秋季拍賣會,共推出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油畫雕塑及郵品錢幣(11月13至16日)四個項目,共計九個專場。
北京誠軒拍賣油畫雕塑專場佳作云集,其中20世紀中國油畫部分,秉承一貫“來源清晰、銘心佳作”的選件標準,匯聚了林風眠、顏文樑、吳大羽等大師的經典之作,多出自重要私人珍藏,為近年拍場難得一見的精品;中國寫實畫派代表畫家王沂東、楊飛云的作品皆是代表其最高藝術水平的早年力作;當代藝術部分,曾梵志、周春芽、嚴培明等藝術家均有新穎別致、不落窠臼的重要作品呈現。
顏文樑1955年創作的油畫《屏風山療養院》,為近年來拍場上罕見著錄明確的顏氏畫作,它曾被收錄在1982年出版的《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顏文樑》中,該書由顏文樑協助出版。顏氏描繪室內場景的題材存世僅四五幅,《屏風山療養院》在其同題創作中處于承前啟后的位置,極為珍貴。

顏文樑1955年創作的油畫《屏風山療養院》
吳大羽《無題-36(綠菊)》尺幅較大,與迄今其作品成交最高記錄和第二高價的《花之舞》與《無題-37》,同屬吳氏存世極少的大幅創作。此幅以綠色為主色調,表現花中隱者菊花的卓絕風姿,和常見吳大羽藍色調的畫作不同,顯得尤為難得。

吳大羽 無題-36(綠菊) 77×53 cm. 布面 油畫
本次推出的林風眠作品題材廣泛:《山水》曾參加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林風眠90歲回顧大展;《江邊風景》來源清晰,出版于1979年席德進編著的《改革中國畫的先驅者─林風眠》、198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國-巴黎:早期旅法畫家回顧展》圖錄以及天津人美《林風眠全集》等多本重要畫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定居上海后,古裝仕女成為林風眠彩墨創作中偏愛的題材,《樂音仕女》一組四幅,尤為難得。《理鬢圖》中溫柔婉約、恬靜嫻雅的古典仕女形象,集中體現了林風眠對東方女性美與韻致的理想,原藏者系直接購自畫家本人。靜物是林風眠鼎盛期的典型題材,據現藏者林風眠義女馮葉介紹,本幅《靜物》屬林風眠從不示人的自藏,為其靜物題材模板。

林風眠 江邊風景

紙本 彩墨 40.2×49.4 cm

林風眠 靜物 67.8×66.6 cm. 紙本 彩墨
《霸王別姬》是丁衍庸僅有的七幅戲劇題材油畫中,描繪人物最多的作品,集其匯通中西藝術成就之大成。秦宣夫創作于1944年抗戰期間的《磁器口》,尺幅巨大,留存至今更是彌足珍貴。此外,潘玉良、關良、朱德群、胡善余等亦有代表作呈現。

丁衍庸 霸王別姬 1973年 60.7×45.6 cm. 木板 油畫
王沂東在1995年創作的《待嫁的女孩》,是其農村婚慶場景題材的經典之作,曾參加1997年澳門市政廳舉辦的“鄉土情懷——王沂東、艾軒油畫展”。畫中待嫁女孩的眼神與表情極為豐富,微微上翹的嘴角,似笑非笑的表情,將女孩面臨生活重大改變時的那種無措,刻劃得十分微妙,凸顯出畫家追求唯美和浪漫的寫實主義情懷。
楊飛云1980年代創作的《青春活力》、《鴻雁》是其早期經典之作。《青春活力》呈現了他純粹的古典語匯,畫面以經典的濃稠色調統領,富于整體感。《鴻雁》中的女子,在細膩精致的描繪下,顯現出一種理想主義的沉靜和高貴。

楊飛云 盼望(鴻雁) 1989年 71×61 cm. 布面 油畫

楊飛云 青春活力 1984年 100×80 cm. 布面 油畫
《偉人像》是曾梵志亂筆風格的代表作,也是唯一一幅描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五人的集體肖像畫。畫中幾條貫穿畫面的線條,正好通過眼睛等部位,象是串連他們在精神譜系上的關系。畫面里糾纏不清的線叢,似乎象征那些與當下現實剪不斷理還亂的革命主義情“結”。

曾梵志 偉人像 2005年 70×200 cm. 布面 油畫
《山石(風景)》在周春芽的創作中極為特殊,只有黑白兩種色調,有意模擬傳統水墨的特征,1996年曾參加德國波恩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展。嚴培明1992年創作的《無題》,反覆涂抹的顏料層,厚重得象是浮雕,狂暴的筆觸,帶有表現主義的影子。《45.5個人造隕石坑于其45.5億歲的行星: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3號,展廳室內處的處理》,是蔡國強為他第一次在亞洲以外實施爆破計劃所作的草圖,不容錯過。

周春芽 山石(風景) 1994年 100×80 cm. 布面 油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